【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观风问俗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观风问俗

七百年历史的马街书会
  作者:桂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6-02-11 | 点击数:4775
 

  “真让人无法想象,这样大的书会是怎么组织起来的?是什么力量把全中国的艺人都吸引到这里?”几年前,日本学者冈畸由美曾在正月十三河南宝丰马街书会上发出这样的感慨。

  马街书会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即便是战争、灾害年景也从未间断。近年来,国内曲坛名流骆玉笙,著名曲艺演员徐玉兰,评书演员刘兰芳, 相声演员姜昆、唐杰忠,小品演员潘长江等都曾到会献过艺。

  平顶山市文联创作研究室主任曹旭说,每年正月十三前夕,各地艺人赶向马街村,村民们高接远送,递烟端茶,嘘寒问暖,吃住不用掏钱,冷了有人送衣,病了有人送药,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艺人的尊重,使艺人们对这里充满了感情。

  “马街书会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写书’形式,”曹旭说,所谓“写书”,是指各地来人请说唱艺人,他们在书会上到处游转听唱,遇到合适的,就可以和艺人讨价还价,一经谈妥价钱,就将艺人请走。这种公平合理的交易,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文化市场手段,既为艺人提供了生存条件,也满足了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在传统“写书”的基础上,今年的书会还推出了“写书竞拍”活动,即事先组织一批当地企业家到会,以竞拍的手段买得艺人3天的演出权。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曹旭说,他们试图为曲艺艺人进入市场找到一个游戏规则和程序,可喜的是今年的10个节目都被拍走,最低4000元,最高拍出了1.6万元,是历年“写书”的最高价。

转自《新华每日电讯》2006-2-11

  文章来源:文摘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火红七月,邀你共举燃情火把
   相关链接
·[李亚]黄河中下游地区民间书会形成发展考·[王淑慧 周波]疫情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困境与解决路径
·[郭玲]胡集书会场域变迁与空间重构探究·[尹忠华 高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民间曲艺盛会
·《中国节日志·马街书会》出版·[姚吉成]胡集书会的生存困境及其文化再生
·胡集书会:恢复元气后何去何从·[王汉超]马街:七百年不散的书会 承载民间曲艺光荣与梦想
·《神话的力量》主题阅读会6月10日首图开启·胡集书会吸引200余档艺人 再现800年曲艺盛况
·河南马街书会:盛况依旧,“艺”味黯然·始于元代盛于明清 厚重传奇的马街书会
·齐鲁非遗看台:胡集书会·[田磊]马街书会上的流浪艺人们
·河南宝丰百年马街书会盛况再现 一日可赏千台戏·[董晓萍]华北说唱经卷研究
·[王清]村落的记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