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陈泳超教授讲授“仪式文艺的叙事策略”
  作者:李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05-01 | 点击数:12357
 

   2023年4月28日下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开启第三讲。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中文系陈泳超教授主讲,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叶涛教授主持。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陈泳超教授详细讲述了他在过去五六年间走向“仪式文艺”研究的学术历程与理论构建过程。此项研究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太湖流域民间信仰类文艺资源的调查与跨学科研究”,通过长期对环太湖地区民间文艺文本的搜集以及仪式活动的深入调查,经过后期的学术梳理与研究,归纳出其中心概念“仪式文艺”,“仪式文艺就是指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仪式紧密关联的文艺样式。它依附于仪式,有时还是仪式的主体与核心,甚至就是仪式本身;但它也有相当程度的主体性,其文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脱离仪式语境而在更广远的时空中发生意义。”

  陈泳超教授特别追溯了“仪式文艺”研究的学术渊源与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姜彬先生领衔,吴越地区民俗学者与地方文化工作者积极参与,以《民间文艺季刊》为主要阵地,发表了一系列田野调查报告及研究成果,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点,也直接滋养了当下针对“仪式文艺”的研究。当时吴越地区民俗调查的种种成绩值得后学肯定,如:发现了大量民间信仰类文艺资源的活态存在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初步考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线索;写出的调查报告和专题论文大多具有原创性,有些甚至是开山之作;发掘了一大批“民俗精英”;培养了一批有特殊专长的学者等。不过,陈教授指出,对既有成果的检讨也是学术研究不可或缺的。他认为当时的调查存在详略不等、没有一致的科学规则等问题,当时的专题研究有一些感想式的、表面化的作品,缺乏深入考证钻研,这就造成许多珍贵的第一手“仪式文艺”文本和田野调查材料依然“养在深闺人未识”,难以形成新的学术增长点,也难以与历史学、宗教学等其他学科展开对话。

  基于此,陈泳超教授提出“仪式文艺”的研究有必要关注其民间性、文艺性和生活实用性的特质,进而认识“仪式文艺”这一概念在文学史维度继续延伸的空间。而且,一些“仪式文艺”作品是非常庞大的,对民间文化有重要影响力,比如史诗是族群的神圣仪典,宣卷仪式和傩戏等对民众生活意义深远。因此陈教授认为,研究“仪式文艺”,就可以补写“《民间文学概论》的后半部”,有益于补足目前民间文学界关于民间说唱和民间戏曲研究的严重缺位,对于学科建设具有长远价值。

  讲座的后半部分,陈泳超教授详细阐述了关于“仪式文艺”叙事理论的诸多要点。内容围绕“仪式文艺”的实存状态、叙事策略、功能导向等方面展开。关于“仪式文艺”的存在语境,陈教授认为最不能忽视的是以仪式为中心的文艺场域,简言之,“仪式文艺”表现为艺术与实用两者恒常的不分离状态,可以比喻为不能单独切割的AB血型。“仪式文艺”的叙事策略是研究重点,陈泳超教授根据本人及其团队已有研究成果,详致归纳为:(1)仪式与叙事的迭相嵌套,即在民众生活场域中,“仪式文艺”的叙事内容与仪式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2)多样态的文本存在方式,如完整本与分段本,又如“仪式文艺”具有不同的文类形式,并且不同文类之间存在有迹可循的转换机制;(3)内外映射的叙事格调,比如作为“仪式文艺”的宝卷,里面经常有大批的地名串联,虚拟地名代表的是修炼隐喻,真实地名映射的可能是信仰生活的实录,其他还有“游神仪式”的意涵等;(4)模式化与传统指涉性,“仪式文艺”的片段有些是具有特殊场景性的,只有在准确语境中才能理解其特定功能;(5)频现的审美违和感,具体体现在“仪式文艺”中存在大量“名实不副”“非逻辑”“负伦理”等现象。凡此种种,都可归因于“仪式文艺”的本质——功能导向。

  最后,陈泳超教授总结,立足民间文学本位研究“仪式文艺”,可以看到文本的表演语境与功能导向。“仪式文艺”是民众生活的一个片段,是生活过程的一部分。“仪式文艺”的研究希望借助文本为中心,这对研究者的语文学能力提出要求,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文本背后的整个生活和相关的具体信息。理解了民众生活,才能更好地理解“仪式文艺”。

 

  针对同学们的踊跃提问,陈泳超教授予以详细的回应解答。如2022级硕士生李一询问宝卷等“仪式文艺”具有表演性质,为功能所导向,这是否意味着这些文类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陈教授给出了肯定回答,指出信仰宝卷还在新编,娱乐宝卷则逐渐弃用正是这种变化的体现。还有同学提问:从文学史角度考虑,“仪式文艺”经典化后是否发生了本质变化?对此,陈教授回答,大部分“仪式文艺”经典化即“雅化”,如屈原的《九歌》等,不是为了民众的需求。但民众的自发选择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仪式文艺”有自己的竞争淘汰机制。

  叶涛教授与陈泳超教授交流了南北方民间仪式文艺的差异问题。叶涛教授最后作出总结,陈泳超教授提出的“仪式文艺”,对于民间文学研究而言,是具有突破性的一个概念。信仰空间常见的一些民间文艺难以利用传统文学研究手段处理,“仪式文艺”相关理论为之提供了新的工具。

  “山东大学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共计六讲,施爱东、李扬、叶涛等教授将于本学期陆续开讲。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
下一条: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
   相关链接
·[左怡兵]故事演述与仪式实践:《西游记》故事版块的聚合动力·[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温秀秀]仪式文艺视域下新时代赣南采茶戏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陈泳超]吕蒂的童话文体研究解析·[陈泳超]论仪式文艺的功能导向
·[陈泳超]明清教派宝卷中神道叙事的情节模式与功能导向·[陈泳超 陈姵瑄]民间宝卷的身份叙事建构
·[陈泳超]后门下车 注意安全——追忆敬爱的段晴老师·[朱佳艺]地方性知识的转换:降水母传说流变考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
·[陈泳超]江南宝卷创编的地方性进程·当今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常熟宝卷暨相关民俗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陈泳超:《白茆山歌的现代传承史:以“革命”为标杆》·[陈泳超]近世民间信仰中的神话层累——从海盐神歌《伏羲王》到《三天三宝》
·[陈泳超]互文形塑:刘猛将传说形象的历史辨析·[陈泳超]作为文体和话语的民间传说
·[陈泳超]太湖流域民间信仰类文艺资源的概貌及研究述评·[罗兴振]来自田野的回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