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遗产》2023年第2期
总第83期
目 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强国建设 |
|
|
历时和共时视域下文化空间概念的再阐释 |
敏承华 朱刚 |
1 |
数字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实践反思 |
赵云海 刘 瑞 |
10 |
回忆、地点与身份:阐释和建构清明节日文化记忆的三个维度 |
马延孝 马知遥 |
19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的国家给付义务 |
李荣光 |
27 |
现代学徒制传承少数民族非遗技艺的理论与价值体系研究 |
赵鹏燕 曲木铁西 |
35 |
|
|
|
中韩《西厢记》接受的差异
——以文汉命注解本和邓温书评释本为例 |
赵春宁 |
43 |
日常生活视角下《满床笏》传奇的传播与接受 |
范翠琪 |
51 |
场景并置与时空重组
——论传统戏曲插图中的“梦境图”及其时空关系 |
杨帆 |
59 |
韩休墓“乐舞图”的舞容情态与搬演组织
——兼答张裕涵、曹飞的质疑 |
孟祥笑 |
67 |
中国古代戏曲图像研究的方法与陷阱 |
朱浩 |
74 |
19世纪西方绘画里的中国戏曲想象 |
廖琳达 |
82 |
|
|
|
茶文化研究专题 |
主持人:张静红 |
91 |
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保护什么?“现代风味”下的工匠技艺 |
余舜德 |
92 |
偏离、回归和“杂食”:潮州年轻人对传统遗产的多重取向 |
张静红 |
101 |
茶、文化、实践:中国文化对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当代茶饮的影响 |
[澳]Peter d’Abbs著 侯莹坤 译 张静红 校 |
109 |
|
|
|
礼俗同归:宋代庐墓异象论析 |
夏文登 |
119 |
巴渝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伦理研究 |
王裔婷 李禹阶 |
127 |
神祇形象“主调相态”蕴含的文化样式 |
林玮生 |
136 |
民间文学的跨文体传播:元代话本与杂剧中的薛仁贵故事 |
李洁 |
143 |
|
|
|
·代表性传承人· |
|
|
幺弦孤韵音不绝
——皮影戏(通渭影子腔)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满仓访谈 |
卜亚丽 郭晨曦 |
150 |
|
|
|
稿约 |
|
封三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