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遗产》2022年第6期
总第81期
目 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强国建设 |
|
|
从大拼盘到新生态:新文科视野中的非遗学建设 |
高小康 |
1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实践中的概念误用与路径混淆 |
唐璐璐 |
9 |
认知论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类与动态调整 |
刘鹏昱 |
18 |
非遗传承人制度完善的逻辑与路径
——基于粤剧粤曲私伙局的“习性”探析 |
倪诗云 |
27 |
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认定的功能逻辑与规范构建 |
庞鹏 徐信贵 |
35 |
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发展的实践模式与可持续路径研究 |
谈国新 何琪敏 |
42 |
从文化遗产到地标产品:非遗地标化之理论可行性、条件和路径 |
罗宗奎 |
51 |
|
|
|
广东汉剧传统戏的舞台音韵初探 |
庄初升 |
62 |
“外江戏”何以成为“客家戏” |
陈燕芳 |
71 |
广东汉剧与广东其他官话戏音韵的关系 |
邓秋玲 |
80 |
广东汉剧传统戏舞台音韵规范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 |
徐国莉 |
88 |
|
|
|
超越“文字中心主义”
——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 |
王杰文 |
95 |
困中前行:顾颉刚与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民俗学的发展 |
汤莹 |
103 |
何为“真”:学术史背景下顾颉刚“真”之观念的演变 |
周争艳 |
111 |
|
|
|
高要社神与水神信俗 |
蒋明智 梁娟美 |
119 |
多民族文化交融视域下的靖州飞山神信俗调查与研究 |
李琳 刘海平 |
123 |
原初意象与媒介隐喻:南方史诗的审美研究 |
刘洋 肖远平 |
131 |
生活、文化与政治: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当代复兴 |
李银兵 段成名 |
139 |
|
|
|
·代表性传承人· |
|
|
女书习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静华访谈 |
于丽那 陆群 |
146 |
|
|
|
《文化遗产》2022年总目 |
|
155 |
稿约 |
|
封 三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