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作者:张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2-11-22 | 点击数:13389
 
书名:《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作者:张多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8月
  定价:148元
  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
  ISBN:9787522703879
       
 
 

  作者简介:

  张多,文学博士,云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大学神话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学博士,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民族音乐学系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民俗学、民间文学、神话学、西南少数民族研究,对当代文化遗产运动、学术史等亦有心得。田野研究足迹以哀牢山区多民族社会为主,另触及昆明、德宏、周口、俄勒冈等地。现有若干著述见于市面。曾获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云大教学大赛特等奖等荣誉。

  内容提要:

  不同于溯源、考订和宏观比较的神话研究,本书致力于探索当代中国西南稻作族群民俗实践中的神话世界。生活在云南哀牢山腹地的哈尼人,在其围绕梯田稻作的文化实践中,有关宇宙、人神、生死、谱牒的根基性观念奠定了山地社会文化传承的基石。“神话观”在哈尼人的本土知识中主要体现为口头传统“哈尼哈巴”,并藉由祭祀、节庆、礼仪、服饰等文化表现形式反复表达和操演。

  基于对以上文化表现形式的深描,经典概念工具“母题”在动态实践层面的意义得以开掘,从而有效分析了哈尼人表达其神话观的基本机制。通过长期的田野作业,作者将民族志研究融汇于叙事阐释以追索哈尼人活态神话在当代文化实践中的复杂呈现,并将“母题”实践视为神话的典型存在方式,从而倡导“以观念实践为中心”的神话研究之理论主张。

       目   录

序  将神话母题研究引向生活世界(杨利慧)

导论  在民俗实践中理解神话

  一  神话不须是一篇完整叙事
  二  为什么是“母题”?
  三  语境中的文本呈现
  四  母题的实践意义
  五  神话民族志

第一章  制造文本:“哈尼族神话”的话语实践

  一  哈尼族口承神话的文本化历程
  二  国家文化话语中的哈尼族神话
  三  国际学术中的“哈尼/阿卡”
  四  神话作为建构文化史、文学史的素材
  五  走向多元:哈尼族神话研究的新图景

第二章  哀牢之路:本土知识的步步深入

  一  哀牢山的多民族社会
  二  元阳县全福庄
  三  哈尼族的族称与支系
  四  父子连名制、血缘集团与祖先
  五  本土概念与田野人物

第三章  哈尼哈巴:作为本土文类的口头艺术实践

  一  哈尼语、哈尼文的相关问题
  二  本土文类和“哈巴”的文类性质
  三  哈尼族语言实践中的诸文类概念
  四  窝果十二路:本土文类与学术文类的互文
  五  哈巴惹:哈尼哈巴的实践形式

第四章  造天造地:宇宙图式与神人谱牒

  一  神鱼创世观的口头传承
  二  “神鱼”意象的身体实践
  三  宇宙结构与家屋
  四  神谱与人谱
  五  兄妹始祖与兄弟民族
  六  宇宙观的核心地位

第五章  补天补地:神话模拟与象征性实践

  一  杀翻神牛补天地
  二  苦扎扎节的隐秘诉求
  三  人间对创世秩序的模拟
  四  往来于天地之间

第六章  魂归祖灵:在关键礼仪中呈现核心母题

  一  丧礼制度
  二  聚焦全福庄的一次丧礼
  三  生命历程的口头表演
  四  死亡神话母题群
  五  不死药和灵魂观

第七章  遮天大树:作为文化整合资源的核心母题

  一  昂玛突和宇宙树
  二  漫江河村的咪谷和寨神林
  三  “寨神没下来!”
  四  “隐秘的祭祀”与“公开的祭祀”
  五  一个仪式的两次节庆
  六  遮天大树王

第八章  哈尼梯田:异质性语境中神话的存续力

  一  遗产化与神话主义
  二  异质的生活现场和异质的神话
  三  地方精英的创造力
  四  胜任表演:摩批歌手的应对之道

结论  追索神话观在民俗实践中的复杂呈现

  一  在民俗实践中动态生成的母题
  二  “以观念实践为中心”的神话研究
  三  呈现哈尼人的神话世界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国哈尼族神话母题索引
  附录二  我与哈尼
  附录三  田野日志选摘
  附录四  田野突发事件与田野伦理

后记

   名家推荐

  巴莫曲布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徜徉在“云之南”的文化行旅,到术业有专攻的民俗学实践,张多博士走过了15个年头。这一路的不断前行,他始终以探究哈尼族神话叙事传统为中心,在将问学扎根于红河元阳稻作山地村落的同时,采取多点民族志方法,坚持周期性不间断的田野作业。他在跨语际实践中既能保持对经典神话学理论方法论的自反性思考,又能自觉深人本土知识和神话话语系统的观念世界,从而以大量鲜活而翔实的田野证据,兼及机敏而审慎的理论思辨,重新拓展了传统母题研究法的规则和边界。

  该著对本土文类“哈尼哈巴”的代际传承和多形性实践方式进行了深细的民族志描写,以气韵生动的叙事阐释,围绕哈尼族支系型的神话表征系统及其映射的生活世界,作出了条分缕析的民俗学勘查,从多方面丰富了神话民族志研究;其中心结论即“以观念实践为中”的神话研究,可抽绎为口头艺术的田野工作模型,对活态遗产及其过程性保护实践亦提供了可资参照的学理性分析框架。

  段炳昌(云南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云南大学文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

  这是近年来我读到的关于哈尼族神话和民俗研究最精彩、也最为深到的一部书稿,是近年来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和民俗研究的重要收获。该著突破了以往神话研究的静态模式,始终从尼人的生活实践来分析其如何运用母题机制表达宇宙观、人生观,并引领节庆和仪式。在作者笔下,生活世界和神话母题浑然一体,神话与实践、文本与语境不再是分离的、二元对立的。通过观察哈尼人的民俗实践,作者提出母题是在民俗实践中动态生成的,其生成机制与生活语境密切关联,所表达的神话观复杂、深刻且多面相。这些观点和方法对探索民间文学尤其是神话研究的新范式无疑有建设意义。开阔的理论视野、深人的田野调查、深切的文本分析、饱满的学术激情、生动鲜明的现场呈现、斐然灵动的文字表述,在张多博士笔下浑然相融,令人读之难以释卷。

  杨利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在我看来,本书的首要贡献在于将神话母题研究引向了生活世界。长期以来,国际民俗学和神话学界的相关成果几乎都是将母题作为去语境化的、静态的、抽象的叙事元素,与神话所生存的社区及其日常生活相剥离。与此取向不同,张多力图在云南哀牢山腹地哈尼人的日常生活中去理解母题的本质及其实践机制。他在当地哈尼人的口头传统演述、苦扎扎节、丧礼以及服饰等多种语境中,详细考察文化实践与神话母题之间表里交融、相辅相依的关系。这一成果突破了母题研究长期囿于文本形式分析的局限,进而将其引向了丰富广袤的民间生活世界,有力推动了母题的文本分析与语境研究的结合。

  本书的另一大显著成绩还在于推进了神话的民族志研究,并为其提供了又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本书对哈尼人的神话世界的描绘翔实而鲜活,特别是对“哈尼哈巴”演述情境、苦扎扎节、全福庄的葬礼的描述,不仅展现出神话、情境以及主体之间的互动,也为最终结论的获得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书末的《中国哈尼族神话母题索引》也值得读者关注。该索引是国内首个特定少数民族的神话母题索引,不仅体现出作者对哈尼族神话的热爱和用心,也与本书正文内容构成了彼此呼应的关系。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李牧:《遗产的旅行:中国非遗的北美之路》
下一条: ·段友文:《民间文艺学论纲》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
·[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
·[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
·[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
·[邢乐萌]温峤娶妇:“老夫少妻”母题的生成与故事改编规则·[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
·[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王之心]浅析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流变过程及成因
·[王尧]民间故事的情节链:三个隐喻·[谭昭]民间故事非核心母题的叙事逻辑与特点
·[孙正国 韩冰雪]“解难题”:中国“命运之子”母题的诗学结构·[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
·[石力]都市怪谈中的神话:关于神话的第N种猜想·[吕树明]蚩尤神话的跨文体演绎与重构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