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遗产》2022年第4期
总第79期
目 录
非遗代表性传承群体认定何以可为 |
宋俊华 |
1 |
粤港澳非遗的文化基因与非遗名录制度改进 |
孔庆夫 张海庆 |
9 |
韩国“无形文化财”的名录制度建设与启示 |
郝达 夏元勇 |
18 |
|
|
|
从送王船看非遗多地域传承的逻辑理路 |
林继富 马培红 |
27 |
非遗保护的三个维度:传承性保护、创新性发展和参与式传播 |
钟茜 莫继严 |
35 |
从醒狮看非遗存续的“假晶化”与审美分层 |
谢中元 |
43 |
弥散性传承:都市语境下手工艺传承的一种路径 |
滕璐阳 徐赣丽 |
51 |
|
|
|
20世纪以来戏曲现代化研究的历史脉络与新动向 |
倪彩霞 |
59 |
粤剧演员的角色体验与表演排场的关系 |
杨迪 |
68 |
从休宁三宝会戏看民国徽州乡村的会戏演出 |
刘猛 |
77 |
新加坡战前华文报章中的华族戏曲史料钩沉及其意义(1920-1942) |
王兵 |
86 |
英国人对中国戏剧的认知与接受(1400-1799) |
徐巧越 |
94 |
|
|
|
多物种民族志的关键词与研究理念 |
徐义强 |
102 |
野本宽一的“生态民俗学”研究及其学术史意义 |
程亮 邓桃香 |
110 |
汉代西王母与风伯图像关系探究 |
贾鸿源 |
118 |
图像与科仪:《新见〈西游记〉故事画》论略 |
胡胜 金世玉 |
128 |
传统节日与现代城市生活的错位问题初探 |
王舒啸 |
136 |
妈祖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播与发展研究 |
林明太 |
143 |
|
|
|
·代表性传承人· |
|
|
合阳跳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党中信访谈 |
高萍 |
151 |
|
|
|
稿约 |
|
封三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