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遗产》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学刊物《遗产》

《遗产》 :第二辑目录
  作者:南方科技大学《遗产》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07-10 | 点击数:633
 

《遗产》第二辑
目 录  


遗产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遗产保护的价值问题 [美]玛尔塔·德拉托瑞著,张亮译 3

文化多样性与现代化的人权文化

——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个公约的政治哲学解读

户晓辉 16
文化的“转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上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纪人与保护“非遗”之关系

[比]马克·雅各布、[比]佐珍·耐依灵克、

[荷]阿尔伯特·范德泽伊登著,唐璐璐译

34
      下篇——文化经纪的作用 [比]马克·雅各布、唐璐璐著 46
“民艺”的意义 [日]柳宗悦著,徐艺乙译,王晓葵校 58

遗产类景区符号感知与遗产价值传递

——以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为例

李玉臻、程丽、张凤太  68
     
遗产研究的多学科视野    
文化遗产与记忆:解开其中的纽带 [英]达契亚·维约-罗斯著,刘炫麟译,马庆凯、苏俊杰校 87
“遗址社会学”的可能性 [日]山泰幸著,陈旭译,王晓葵校 114
社会学视角下的文化遗产问题——以负面历史遗产为例 [日]荻野昌弘著,韦雪霁译,马庆凯校 125
 “Vernacular”:民俗学的超领域视界  [日]小长谷英代著,郭立东译 134
山蕴万物:《山经》博物学发凡  刘宗迪  161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自在的遗产与可操作的遗产

——“非遗后”时代的概念认知与实践考量

江帆 189
“精华”与“糟粕”的迷思——信仰类非遗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 郑土有 202
乡村的嘉年华——社会记忆语境下的“火箭节”文化重构 王会莹 212
 “传承”的命运——以“来访神”的文化遗产化为中心  [日]岛村恭则著,周丹译 229
     
遗产与历史文化    
阿拉伯文学中的旧居和废宫 钱艾琳 239
清代四川地区墓葬建筑中的“内龛型”亡堂 罗丹、罗晓欢 251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遗产》 :第一辑目录
下一条: ·《遗产》 :第三辑目录
   相关链接
·《民俗研究》:2023年第3期目录·《文化遗产》:2023年第2期目录
·《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1期目录·巴莫曲布嫫:加快落实“研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民俗研究》:2023年第2期目录·《文化遗产》:2023年第1期目录
·《文化遗产》:2022年第6期目录·《民俗研究》:2023年第1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2年第6期目录·[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
·《艺术与民俗》:2022年第4期目录·“保护我们的活态遗产”:2003年《公约》名录增加 “新成员”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开幕式在摩洛哥拉巴特举办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即将开幕·《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全七册出版
·[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鞠熙]天下与遗产:中国古代风俗学的两种面向
·《文化遗产》:2022年第5期目录·《文化遗产》:2022年第4期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