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刚刚申遗成功的“送王船”,是一种怎样的民俗?
  作者:陈花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09-04 | 点击数:17002
 

      王船亦较一般福船更为华丽,毕竟是精神的装点。王船船首为狮头象征辟邪,船尾的盘龙则为旧时官船的象征,船中为官厅,为王爷的指挥中枢,船后是排兵的将台插着象征五营兵马的五色旗,以及祭祀海神天妃的地方。船首两侧为朝天而看的龙目,船尾两侧为传说是海蛇或者海鳗的极鳅。闽越人视船为有灵性木龙,船尾两侧的极鳅实则是闽越原始蛇图腾的崇拜,也被视作福船的守护神,相传其舍身堵住了船舱的破洞,保住了一船人的性命。而船上多彩的旗帜,则象征的是以六方六兽、二十八星宿为系统的星斗定位。

漳州进发宫的王船及“做王船头”的九龙江上游道士

      其实福船的形制,在历史上也经过了一个多元融合的过程,阿拉伯海船尖底海船的传入及水密隔舱技术的运用使得这类型船只,自宋元起便纵横于海上,广泛应用于福建人的军事、贸易、渔采之中。在木帆船失落以后,漳州的造船工匠有些早已转行,有些则靠着修补船只、钉造龙舟来延续自己的事业,而各社王船的建造,也为传统的造船师傅带来了祖辈经验的施展空间。而在造船期间,社里民众也要为王船准备一应的生活用具,蓑衣、斗笠、畚斗、扫帚、锅碗瓢盆、修船工具一应俱全,还有柴米油盐酱醋等日常物资,被称之为添载。

2020年10月12日,厦门厦港龙珠殿钉制王船

      而王船要出航前的“做王船头”仪式,则是旧时福船出港程序的演绎,道士船上草鞋,点上船上众人,生动地模仿起锚升帆等动作,让大船驶出海港。

      “船主、裁副、香公、舵工、直库、火长、大察、二察、押工、头仟、二仟、三仟、阿班、杉板工、头锭、二锭、总铺,合船伙计齐到未?到了。”(乾隆已丑年(1769年)季冬谷旦所敬抄的《送彩科仪》)我们可以从250年前的科本窥见当时的福船出航的面貌。

马六甲1933年送王船的采莲手,海沧钟山水美宫2020年送王船的采莲手(摄影 陈沧山)

      王船送出港前的最后一段路,就是巡境游香,如果是送瘟船含义更大的地区,这段路乡社里的居民们是不能跟随的,并且都得关门闭户,用鞭炮把船炸走。而王船的巡游则不同,由村庄妇女扫路开道,乡里青壮尽出扛着巨大的王船在人浪上巡游,亦可增加村庄的团结度,所过之处沿路收摄邪秽,古俗还有水手吟唱采莲歌。以前的疫厉多是由不良的卫生情况引起的,而王船的出游则可以信仰的名义发动起全社里一起来大清洁,并借由鞭炮中的硫磺与热力进行消杀,这种狂欢氛围也能提振乡民们心气,在那个平时没什么东西吃的年代,亦多了一个聚餐吃肉的理由。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思想 2020-12-28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谷雨与联合国中文日(4月20日)
下一条: ·迎虎年,将这只“镇宅神虎”请回家
   相关链接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广州召开·[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
·[赖晓君]情书的世界:关于晚明书信集《丰韵情书》的民俗考察·[朱志平 靳冉]当代语境下民俗艺术价值重构与转化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周淼]过程性视角下类民俗的生产
·[郑艺星]赛博功德与电子木鱼:试述民俗事象的当代变体·[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张淇源]作为数字表演的送王船:仪式的媒介化与视觉语法机制
·[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袁玥]传统与现代:论张亮采的民俗观
·[尹立娜]节日民俗的价值建构主体及方式·[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杨旎梵]中式恐怖游戏:电子技术下民俗的创造性运用·[杨吉然]滇西地区的村庙祭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