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结语
高华村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建立,使得瑶族药浴的药材生产、加热器材、管道技术、洗浴空间、文化禁忌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其一,旅游使得高华药浴的原材料配方更加规范化和规模化,但其药浴药用的功能也逐渐变为单一的养生功能。同时,旅游日益增长的药材需求不仅令当地的生产生计发生着变化,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发起了挑战;其二,旅游使得高华药浴的加工方式更加便捷,开始利用现代设施,也使得高华药浴的浸泡空间从厨房走向浴室,同时,也令当地的神圣空间发生了变化;其三,旅游使得高华药浴的浸泡规则更大众化,药浴从高华村村民的日常生活走向了市场经济。在药浴具体实践形式改变的背后,实际上出现了两个并行的知识体系、实践系统和价值观念,一个是瑶族族内实行的多元性、整体性的传统药浴知识体系,家庭性的实践行为和出现变形的观念系统;另外一个是旅游场景中,族际的统一化、规范化的药浴养生知识条目,经营性的标准化洗浴旅游产品和基于服务大众化旅游实践和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市场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本质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既是构建民族团结的有效路径,又是我国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内容。高华村瑶族药浴的发展模式呈现了民族村寨中生产性保护的发展机理,带给了我们新的思路。系列保护政策的扶持和村干部的推动、村里精英阶层的主动创新与发展,让瑶族药浴的养生功能放大,基于现代市场的服务理念,瑶族药浴以统一规范的洗浴模式和易操作的旅游体验产品在族际间发展。同时,复杂、多元的传统药浴知识系统,背后蕴含的传统知识停留在本民族族内实行,揭示了传统知识由整体性走向单一化的变化路径。
(本文刊载于《贵州民族研究》2021年第1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