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叶大兵]温州拦街福的历史、特点与当代复兴
  作者:叶大兵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12-02 | 点击数:12498
 

摘要:拦街福是具有鲜明温州特色的大型民俗节日。其雏形出现在清初,清中后期盛行,至少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初以春祈、禳灾、求吉的民间信仰为主线,继而融入文化娱乐和商贸活动,并且吸收上巳节、花朝节民俗,最后发展成为集信仰、娱乐、商贸为一体的复合性民俗活动。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此俗衰微。近年来,温州市政府对此文化遗产进行了抢救,多次成功举办拦街福,现已成为该市每年旅游节的重头戏。

关键词:复合性民俗;温州文化;拦街福;春祈


  旧时,每逢春季,温州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传统民俗活动——拦街福。时间是农历二月初一从东门康乐坊开始,到三月十五日五马街为止,长达四十多天。在此期间,温州几条主要街巷分段轮值,张灯挂彩,红幔遮天,遍搭彩楼,百戏横陈,弦管奏作,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商店提前备足各种货物趁机出售,并在店内外陈列花木、古玩、书画以吸引顾客。街头摊贩遍地,各种风味小吃比比皆是。各乡群众,数以千计,涌进城内,他们穿着新衣,手提礼包,扶儿携女,走家访友,俨如过节。

一、拦街福的历史

  拦街福究竟始于何时?温州历代地方志仅见《光绪永嘉县志·风俗》载:“二月朔,通衢设醮禳灾,名拦街福,以后循次取吉为之,至三月望日止。”有人认为拦街福起于光绪年间。错。因为民俗是一种跨时空的文化现象,它的形成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渐变,直到比较稳定,最后才衍演成俗。这是由民俗本身的传承性、变异性、社会性、心理性、地域性等几大特征决定的。

  (一)拦街福的酝酿期

  根据历代诗人吟咏,早在乾隆年间,温州已出现拦街福的雏形。当时平阳诗人黄云岫在他的《静观楼诗集》中写道:“仲春迎会,时久雨乍晴,漫赋记胜”,有诗云:

  宿雨初收骤日曦,迎神事果有神奇。了无泥淖沾香辇,喜见晴光映画旗。入夜灯明和月照,沿街歌歇值醒移。天人共享升平乐,不是庸愚惑九黎。

  这首诗使我们依稀看到当年张灯祀神的情景。古有祭祀敬天之俗,南唐刘崇远《金华志》载:“夜张列炬送神,小儿击鼓,制各式花灯,备极之致,炬若繁星,达旦而止。”温州拦街祈福,仍承古风。

  乾隆四十九年,温州诗人赵贻瑄在《存修斋诗草·上巳迎神次周鸿津韵》中诗云:

  花朝元夕事非遥,赛会重开斗富饶。荷芰彩为浮绿水,楼台绮结倚青宵。四郭人趁春潮至,比户全随腊炬销。同乐时来民父母,闲看万众拥河桥。

  这首诗写了当时温州举行张灯祈福时,在谢池一带剪彩成芰荷,浮水燃灯,又结绮为楼台;郡城内外自三月初三至初十,沿街皆悬灯,连宵达旦;以及当时永嘉县尊不时巡行等情景。

  乾隆五十二年,这位赵贻瑄在《存修斋诗草·丁未三月观迎会次象浦徐先生韵》中又诗云:

  笙歌盈耳酒盈瓯,夹道华筵拥绿旄。海国春城真似锦,不须重上望穷楼。古树千株列有芒,云翘翠朵晚来妆。刚从水曲群湔濯,好向神灵迓淑祥。漫天缯彩结层层,扈从灵旗日日增。晚霁初收三月雨,新街重点九华灯。夭桃浓李竞时芳,人影匆匆亦太忙。临路钗钿争拾得,春风缕缕麝兰香。漫夸杏酪与蒸羔,三月登盘有碧桃。怪底天神劳善颂,筹添海屋鹤飞高。盲词拍板间清讴,不夜城开足胜游。犹有梨园新子弟,登场重为按梁州。绮结当年事已非,凌云楼阁又飞。会看烟火鱼龙戏,游女还歌缓缓归。寂寥灯火记元宵,赛会重开斗富饶。幸及遨头仍故事,时看士女拥河桥。

  诗中详细记叙了当年三月迎会时每有荷旗随行者,云是神灵显异,以及兴文街结彩为楼,入夜放烟火戏,和郡县出示禁止张灯事等情景。

  嘉庆九年,永嘉举人张泰昌写有《瓯城灯幔记》。这是一篇难得的历史资料,它应是当年拦街福活动的真实写照:

  吾瓯处浙东之僻陋,号海上之繁华,敬鬼之风习传乎驺氏。逐傩三月,揆法乎周官。每届上巳修之辰,辄仿太乙展灯之祀,烟方冒禁水不张,嬉木天以开火城,乃起厥俗,以迎神也。……或见招乐部,建戏车,镣质为山,负之鳌背,铜机引水,转以龙头。植参军之椿,绿衣秉简,逞童之伎;黄帽乘,各征歌舞于帝江,用助喧阗于人海,则春城启而杂戏陈也。

  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在街头搭台招邀戏班,百戏俱陈,童子们穿着绿衣,手执竹简,上演参军戏。还有人黄帽乘,作高跷之戏。有商家临街暗设水柜,用铜管引水上行,于灯幔下设一鳌头,口中喷水,日夜不停,即“铜机引水,转以龙头”是也。

  道光十六年,黄汉在《瓮云草堂诗稿·修褉吟》中亦着力描绘当年江城六街灯火、游人如蝶和结绮挂彩为台以及鳌山吐水等情景:

  春风三月旧江城,锦洞天开夜色明。仿取永和修事,六街灯火绘升平。彩霞结绮化楼台,龙水鳌山处处开,赢得一时花月开,游人如蝶乱飞来。

  年前乐趣正无何,岂道今年乐更多。总是熙朝天子福,不妨闲谱太平歌。……

  咸丰六年,陈舜咨在《茶话轩诗集》中还明确提出:“龙桥祀福晚初四,陆海游人动地来。”龙桥,即今划龙桥。

  在以上这些诗词中,虽未出现“拦街福”三字,但都凸现了后来拦街福的特点。当时以信仰民俗作为主线,溶进文化娱乐,这种从娱神到娱人的情景,已见端倪。

  (二)拦街福的形成期和发展期

  到同治年间,拦街福已在民间流行,其名称也明确出现在不少诗人的吟咏中。

  郭钟岳,字叔高,江苏江都(今属扬州)人。曾在温客居三年,采风问俗,搜集佚事,于同治十一年把所作的100首竹枝词结集,名《东瓯百咏》,由温州天倪斋刊印。其中“拦街福”条注:“春末赛神曰拦街福。仕女夜游,笙簧夹道。”其诗云:

  春祈饮福会拦街,酒醴笙簧处处皆;今夜出游新雨后,青泥污损凤头鞋。

  方鼎锐,字子颖,江苏仪征人。同治年间曾任温处道,居温六年,在府署且园,取钱子奇大令竹枝词稿,增删合成百首,名《温州竹枝词》,由温州剜绿轩刻印。其中“拦街福”条注:“赛会时,六街张灯,谓之拦街福。”其词云:

  广市通街架采缯,城开不夜烛龙腾。笙歌闹过春三月,何用金钱去买灯。

  戴文俊,字玉生,浙江嘉善人。同治七年曾随宦来温达21年之久。对温州世情民俗颇为了解,喜作竹枝词。后因病疗养在家,续成凑满百首,名《瓯江竹枝词》。其中“拦街福”条注:“二三月间,街市各设灯幔,祈天降福,榜曰‘春许冬还’,名拦街福。”其词云:

  春许冬愿若如何,家家齐唱太平歌。拦街不用多祀福,但得平安福己足。铜机引水转龙头,忽讶虚空喷玉虬。细雨不愁云鬃湿,防滑倒小莲沟。小小鳌山点缀工,中宵花祭入花丛。天香国色矜华贵,别有轻妆一捻红。

  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拦街福中的迎神歌舞、扮罪童、沿街百戏具陈、鳌头喷水、摆花祭等情景。

  光绪八年修订的《光绪永嘉县志》才把“拦街福”正式收入志中“风俗”条,成为历史的定论。之后,拦街福习俗不断扩大、丰富、发展。在光绪短短的34年中,拦街福举行了多次。

  光绪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张在《杜隐园日记》中记述了他在温州城内观看拦街福的情况:“温郡此日各处赛会极闹,鼓楼下玄坦庙挂珠囤,晏公殿巷保大洋行门首插竿竹约四五丈,上面用米斛串插成屏,两边结彩挂灯,下面临河之中,浮各色纸扎鱼灯,两边游人甚众,妇女尤多。”

  清光绪十七年,曾任永嘉县衙佐官(丞篆)的石方洛,自言“两游瓯江,先后十余载”,因有感于民间淳厚之风,写《且瓯歌》32首。其中“拦街福”曰:

  春意渥,天降福。福在街头暗摸索,谁家拦去春常足。南门南至朔门朔(原注:郡城北门,也谓双门,土音朔转音为双),漫天灯彩炫罗。朱楹柱上词联玉,谓是桃李园开夜秉烛,或是兰亭修曲水曲,檐头巧挂鹦哥络,口喷细液灵机伏。夕阳西,欢声作。红男绿女相征逐,家置一灯设一桌,十家五家联陆续,最后一家崇台筑,上供福星神肃穆,牲肴花果披红绿,粉桃如塔高齐屋。……

  全歌用简洁的字句再现了清末拦街福的鲜活情景,勾勒出当时民间拦街祈福的真实画面。

  清末民初,徐燮在《瓯括纪游草》亦载:“拦街福,拦街福,三月三日春光烁。张灯设彩斗繁华,赛会酬神丰酒肉,六街彻晓管弦声。到此详如不夜城。上元灯火尽灿烂,画阁珠楼睡不成。”

  其他关于“拦街福”的吟咏还有:余国鼎的《西峰诗录》,杨士炳的《蔚亭诗稿》,郑传笈的《东瓯观花祭记》,以及杨淡风的《永嘉竹枝词》等。

  综上所述,拦街福从清初开始,到清中后期才盛行,世代传承,至少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三)拦街福的衰落期

  民国时期,温州举行过几次拦街福活动。民国十一年农历三月廿八日,张在《杜隐园日记》中载:“晚饭后,闻大南门底拦街福极闹,县城隍(庙)又有文明戏,乃徒步赴之。至则戏未上台,待一句钟后始开演,未半出,台下拥挤不堪,予适至河边,无从退避,不料一转瞬予身畔数人已被挤落河,予急挤入人丛中,随流拥至铁井栏口,始行脱险。”

  民国十六年,杨青在《永嘉风俗竹枝词》中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二月初头康乐坊,拦街祈福趁昏黄。当年只为刀兵劫,天愿流传答谢忙。十五西街大寿桃,灯红一路语啁嘈。寿桃一个一升米,插接云霄北斗高。一羊一豕列当街,祭礼家家店面排。拥挤不堪放焰火,教侬踏脱凤头鞋。

  夜夜灯光相接连,东双城外城门边。鱼巷亦寿桃大,张树桥头焰火然(燃)。犹有拦街福好看,南街初一乐盆桓。城西初二笙歌沸,南郭初三灯火攒。

  时当上巳说迎神,伞扇旗牌崭崭新。去岁仙楼今巽吉,争看花祭趁良辰。贪看夜市未阑珊,转过城南人更搀。只恨糟冤龙喷水,无端湿透碧桃衫。

  据《浙瓯日报》报道,民国二十五年三月廿三日曾在南大街举行过拦街福:“本埠南大街拦街福,游人起冲突,带入警所,排解了事。”民国三十五年农历三月,五马街、百里坊也举行过拦街福:“三月三栏(拦)街福,五马街、百里坊皆扎起灯市,店家门前皆陈设祭桌红毡,每隔数十步一个彩牌楼,搭台演温州戏、木偶戏,或单是鼓乐。还有放烟火、舞狮子。……夜里我与秀美去看,一派笙歌。看灯回来,沿河过僻巷,人家都睡了。”最后一次拦街福是在民国三十六年清明节于五马街举行。据当时在五马街百亨药房当学徒的费永楠老人回忆,金三益布店、五味和南货店前都摆有祭品……由于规模较小,摆设不多,热闹几天就匆匆收场了。

  拦街福是一项大型的复合性民俗,每年举行一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当时政局混乱,农村破产,商业凋零,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苦,拦街福自然中断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孟令法]医疗技术的改进与民俗传统的延续:江苏省沛县立春“戴春鸡”习俗研究
下一条: ·[鞠熙]城市里的邻居们——北京城内“四大门”动物的生活世界
   相关链接
·刘魁立: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歌·陶立璠:拦街福──温州人的狂欢盛宴
·刘锡诚:民俗文化是一条滔滔巨流·叶大兵:拦街福当代复兴的意义
·专题║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倪钟之:“拦街福”中的表演艺术
·连晓鸣:保护温州拦街福的本真性·田建民:温州“拦街福”民俗文化节的形成与特点──兼论民俗文化的传承
·黄涛:温州拦街福活动的定性定位与组织管理·武宇嫦:对新“拦街福”的思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