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杨杰宏]音像记录者在场对史诗演述语境影响
  作者:杨杰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08-25 | 点击数:7169
 
  二、“音像”在场的演述语境的主体构成分析
  (一)演述语境的概念范畴
  “演述语境”是指构成演述事件的情境。“演述”是英语performance的翻译,一般译为“表演”。笔者在此引用了巴莫曲布嫫的译名——“演述”,主要考虑到演述对象一史诗在仪式中的吟诵或乐器伴奏吟唱,具有表演与叙述的两个文化功能,演述更能突出史诗的叙事表征。巴莫曲布嫫把演述概念引入史诗语境研究中,构拟出了“演述场域”的新概念。“演述场域”包含了“语义场”“表演舞台”“场域”(fields)的概念所指,“演述场域与叙事语境有所不同,但也有所联系。后者是研究对象的客观化,属于客体层面;前者是研究者主观能动性的实现及其方式,属于主体层面”。“演述场域”概念范畴比“叙事语境”要小,更切合史诗演述的现场性、表演性、叙事性等特点,避免了“语境”概念过于宽泛之弊。
  从“音像”的视角来看,“演述场域”的概念无法覆盖“音像”的文本范畴。因为“音像”的来源既有来自仪式现场——史诗的演述场域内,也有来自演述场域之外,如自然环境、村落环境,有的图片、资料可能是在演述场域以外搜集到的,包括田野民族志的书写更多是在演述场域的外边完成的。基于此,本文还是采用了“演述语境”的名称。“演述语境”的概念范畴可分为演述话语语境(语言层面、演述情景语境(场域层面)、文化语境(文化背景层面)。这三个层面与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的语境分类是相一致的,他把语境分为三类:话语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持阐释学视角的研究者认为,视觉形象应作为社会文本进行深描或多重阐释。除了理解和解释视觉在“制造意义”之中的意义外,在观照的范围上也应扩大到视觉产生、编辑、解释和研究的整个环节中的各个“场”。显然,这里的“场”更接近于三个不同的语境概念范畴。我们在进行“音像”的文本采集制作时,演述者的史诗文本叙事可能更接近于演述话语语境,而演述者在仪式中的吟诵、唱腔、舞蹈、表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更吻合演述情景语境,而文化空间、仪式禁忌、传统习俗与文化语境相类似。
  (二)史诗演述语境的主体构成分析
  巴莫曲布嫫曾经以彝族的史诗传统为例,谈到田野研究的几个“起关键性作用的要素”——史诗传统在场、表演事件在场、演述人在场、受众在场、研究者在场。这五个因素“同时在场”,才能构成史诗表演的“演述场域”,也就是“具体的表演事件及其情境”。从音像在场的特定条件来分析史诗演述语境的构成,演述者、演述文本、受众是最基本的三要素,正如我们观看一场演出,观众——演出剧目——表演者构成了表演的基本要素,而仪式中的演述行为或演述事件成为演述语境的核心要素,史诗传统是统摄、制约整个演述语境的内在因素。与“五个在场”不同的是,“研究者”是“音像”的实施主体,而非研究对象,所以没有列入演述语境构成之中。作为聚焦史诗演述行为及文本的田野工作,演述文本既是田野研究中的重点,也是演述语境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基于此,本文的史诗演述语境的主体构成包括了史诗演述者、受众、演述文本、仪式中的演述行为、史诗传统等五个因素。
 
  三、“音像”在场对史诗演述语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对演述者的影响
  “音像”在场对演述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研究者与演述者关系处理得当,建立了相互信任的田野关系,这样有利于把“音像”在场对演述者的影响降低到较小程度,反之就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当然,与演述者建立良好的田野关系只是保障田野工作的前提,而非全部。具体而言,“音像”在场对演述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对影像层面的影响。如摄像机机位离演述者太近、摄像者调换机位频繁、居高临下的机位、摄像者对演述者进行摆拍、摄像灯光太亮等因素都会对演述者的正常演述行为带来不利影响。笔者多次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有些演述者平时非常健谈,但一坐在摄像机面前,往往表现出手足无措、表情僵硬、局促不安的“晕镜头”情况,原来谈笑自如、表情丰富、神采飞扬的表现大失水准;尤其面对近距离镜头时,直视动作明显减少,代之以低头或环顾左右;在摄像灯的强光照射下汗流決背等。这说明,摄像者如何有效避免此类因素影响,最大限度地保障演述者的正常演述是应该提前预设的。
  其次是录音对演述者的影响。相形于摄像机,录音机因其形体较小,摆放位置相对固定,对演述者影响因素不是太突出。如一些比较小的录音笔可以放在演述者前面或衣服口袋里,都是比较妥当的办法。但也有例外情形,如采用挑杆长臂话筒,捆绑式无线耳麦,这对演述者的演述活动必然带来不便。挑杆长臂式录音设备并不适合在史诗演述仪式中使用,不仅有伤画面的干净,而且破坏了仪式的神圣空间。有个传承人曾这样说:“有一次,北京这边来了一伙拍电视的,一进门就忙着摆放‘先进武器',那么多长枪短炮(指摄像机)一齐对着我,上面还有探照灯、毛筒子(带毛套的长臂话筒),一大圈人团团围着我,这不变成看猴子耍把戏了吗?神灵都吓跑了,我还敢搞吗?”
  再次是图片对演述者的影响。有些民间祭司对于神像、神位、祖先遗像、牌位、经书是有禁忌的,不能随意拍照,尤其是闪光灯。有个东巴曾对笔者谈起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在东巴超度仪式上,有个外来记者对着坐在神位旁边的东巴连续拍照,频频使用闪光灯,最后东巴忍无可忍,直接命令助手把他赶出了仪式场地。那次仪式结束后又补做了一个小仪式以示忏悔。他认为是那个记者触犯了神灵,致使仪式不圆满。与摄像者情况相类似,距离演述者太近、在演述者前面频繁走动换机位、拍摄时居高临下、违规传统禁忌拍摄等情况也是图片拍摄者应该注意的。
  最后,文本对演述者的影响。相比于前三者,文本属于静态物,好像对史诗演述者影响甚微,其实这是一个理解误区。作为一个研究者,摄像、录音、图片除了具有建立数据库的功能外,还有一大功能是为民族志文本书写、研究服务,如果研究者对演述的史诗、演述仪式、地方知识等内容一无所知,则整个搜集工作就大打折扣,甚至那些影像、声音、图片会变成一堆“谜团”一史诗的名称内涵、仪式程序、仪式行为、神灵名称、演述内容、仪式道具、音乐舞蹈等内容直接关系到如何分类、命名、注释那些影像、录音、图片资料,更关系到田野民族志书写及以后的深度研究。文本除了田野日志、场记、调查报告外,还包括了田野中采集到的文献资料。采集文献资料对演述者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石宝寿家是传承了25代的东巴世家,家中珍藏着600多卷的东巴经书,他对此视之如命,如果不是很熟的朋友,不会轻易展示给外人。有次有个外地来的研究生一进家门就开口要拍他家的经书,他毫不客气地把人赶跑了。在仪式演述过程中,有人不经准许就用相机拍摄放在旁边的经书,他不得不出面干涉,由此影响了整个仪式的进程。民间对卖经书者有异议,这也是民间传承人普遍重视传统经籍文献所有权的原因。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敏】

上一条: ·[宁梅]藏族“鲁母化生型”神话的大传统传承
下一条: ·[陈泳超]近世民间信仰中的神话层累——从海盐神歌《伏羲王》到《三天三宝》
   相关链接
·[戚晓萍]苏平“花儿”音像制品年谱及其“花儿”社会影响管窥·[杨杰宏]东巴史诗的音乐程式刍析
·实实在在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京剧“像音像”工程向全国推开
·世界音像遗产日:10月27日·版权局:将缔结音像表演条约 保护表演者权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