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孙正国 熊浚 刘梦]长阳土家族白虎文化的融合传承论
  作者:孙正国 熊浚 刘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07-28 | 点击数:27089
 


       二、“讲唱”与“仪式”:白虎文化的两大传承路径
       梳理白虎文化的具体形态,我们可以发现其具有两大传承路径:一是民间文学形态的讲唱路径,在故事中讲述老虎的仁义,在歌谣中歌唱始祖的威武;一是民间信仰形态的仪式路径,通过古老的祭祀仪式和舞蹈动作祈求祖先的庇佑、抒发民族认同。经民间文学与民间信仰传承的白虎文化,在长阳土家族当代生活中历久而弥新。
       (一)民间文学形态的讲唱路径
       这一路径主要以讲述故事、吟唱歌谣的方式,将白虎文化内容融入民间文学之中,让人们在传讲故事和诵唱歌谣中领悟民族精神,培育文化认同的深沉情感。我们可以通过两个代表文本来理解白虎文化的历史传承。白虎文化以故事和歌谣为载体,在长阳土家族的日常生活中口耳相传,不断强化着人们对先祖白虎廪君的民族记忆,发挥着凝聚族群、激励人心、扬善抑恶的精神引领作用。作为山地世居民族,长阳人延续了白虎文化的崇力尚义与坚韧守序,在个人修养、家庭伦理、村落传统等领域的价值塑造上融入白虎精神,以口头叙事为媒介,传承白虎神话的族群意识,实践白虎故事的生活智慧,建立良好的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关系。
       1.民间歌谣与始祖叙事
       白虎与向王天子是土家族口头文学津津乐道的元素或主题。土家族民歌《十梦》唱道:石榴开花花瓣红,半夜三更得一梦。一梦墙上去跑马,二梦枯井万丈深。三梦白虎当堂坐,四梦打开姐房门。五梦堂屋打凉伞,六梦锣鼓响沉沉。七梦钢刀十二把,八梦绳索十二根。九梦松柏树一根,十梦小郎把船撑。
       歌谣中的第三梦具有鲜明的白虎文化特点。“白虎”被情人解释为吃人的野兽,而被妻子解释为财神,这一对正反解释只有处于崇虎地区的特殊语境中才能成立,因为白虎作为祥瑞,被土家人供奉为家神,长阳民间就流传有“白虎当堂坐,当堂坐的是家神”的俗语,梦见“白虎当堂坐”必然被解释为吉兆了。歌谣《十梦》不仅因其“梦兆吉凶”之说而具有丰厚的民俗文化内涵,更因白虎文化的注入而彰显了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
       2.“老巴子”故事
       直接与白虎相关的民间故事更是不胜枚举。林继富教授将都镇湾民间叙事文学中的“老巴子”故事分为四大系列19个类型,第一是“化生系列”,其中包括“向王化白虎”“虎妈”“虎媒庙”;第二是“义虎系列”,其中包括“虎子”“母子解怨”“老巴子脚上锥了刺”“老巴子求医”“恩仇分明老巴子”“漆农救虎”“老虎抢亲”“虎救赶仗佬”等;第三是“报应系列”,其中包括“吃老巴子肉要还”“害虎遭报应”“变虎报仇”“虎咬不孝媳妇”“老巴子求土地爷”等;第四是“其他系列”,其中包括“货郎子的虎伞”“人虎比英雄”“老虎帮人成仙”等。《老巴子谢接生婆婆》属于“义虎系列”的“老巴子求医”,其情节单元为:(1)母老巴子难产;(2)公老巴子求医;(3)婆婆帮母老巴子生产;(4)老巴子送猪酬谢。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长阳著名故事家孙家香老人讲述了这个故事:
       一个母老巴子发作了,生不下来,它怪喊怪叫。公老巴子急得大汗直滚的,昏死了。一个白胡子老对它说:“南坡垴上的郑家婆婆会接生,你快去找她。”公老巴子一醒,晓得是做了个梦。它连忙朝南坡垴跑去。
       这是半夜,郑家婆婆点起桐油亮,在纳鞋底。她住在一个破茅草屋里。听见外头像么子刨门,拿起亮去,从门缝里一看,是个老巴子刨门的。郑家婆婆问:“畜生,你是要吃我的,就摇三下头;是求我帮忙的,就点三下头。”老巴子点了三下头。郑家婆婆把门打开,老巴子给她作了个揖,就扑在地上,尾巴一阵刷。郑家婆婆就骑在老巴子背上。老巴子一飞的起来,不晓得去了好远,在一个大林子中间落下来。那里有个岩洞,就听见里头母老巴子哼。她跟到公老巴子进去,见母老巴子气尽临危,她去摸母老巴子肚子,才晓得是胎横起哒,生不掉。她画了一道符,把胎弄正。小虎儿生出来了。郑家婆婆把虎儿放在母老虎怀里。天亮哒,公老巴子又扑在地上,尾巴一阵刷。郑家婆婆骑在它身上,它把郑家婆婆又送回来哒。
       过了七天,刚刚一黑,公老巴子又在外头刨门,郑家婆婆去看,门口放一头大肥猪。郑家婆婆去开门,老巴子已走远了。它是来谢接生婆婆的。

       故事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把老虎描述得活灵活现,人性化十足,母老虎疼得“怪喊怪叫”,公老虎急得“大汗直滚”,俨然就是因临产困境而焦急无奈的土家族夫妇;婆婆开门后,公老虎给婆婆“作了个揖”,一如人类的恭敬情态。同时,孙家香也十分注重生活细节的刻画,力求展现故事的真实性,如“住在一个破茅草屋”“在纳鞋底”“拿起亮去,从门缝里一看”等。在人性化和细节化的讲述中,老虎的信仰色彩被削弱,它不再是威风神武的森林之王或神圣的始祖化身,而有了普通人的无助、普通人的需求、普通人的情感。相比于歌谣、神话、传说,“老巴子”故事已经走出信仰,更加贴近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反映了土家族民众对虎的亲近态度。通过这一传统表现方式,土家族把他们向往的人际关系与处世原则描绘出来,在口耳相传中,意蕴深厚的白虎文化代代相承。
       从文本出发,我们考察了长阳白虎文化的民间文学形态,可以发现这种形态所依赖的讲唱路径正是长阳土家族传承白虎文化的关键路径,其历史形成的叙事传统反过来滋养了讲唱活动。人们不只是运用讲唱来接受白虎文化,更重要的是,人们从白虎文化的叙事文本中建立起爱讲爱听、好唱好歌的生活方式,养成了以讲唱白虎故事来沟通日常关系与进行重要决策的民族习惯,一个隐形的强大的讲唱传承群体成长起来,涌现出很多杰出的故事家与民间歌手,自然村落发展成白虎文化的“故事村落”,成为我们理解长阳白虎文化传承动力的“文化星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敏】

上一条: ·[刘薇]怒族神歌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下一条: ·[林继富 周灵颖]西藏民间故事研究70年:理论建构与意义阐释
   相关链接
·[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孙正国 雷娜]杰克·齐普斯的创造性讲述实践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