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众之学:民俗实践与新文科建设   ·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讣告:沉痛悼念李子贤先生
  作者:云南大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07-16 | 点击数:4759
 

讣 告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神话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云南大学资深教授李子贤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时间2020年7月13日5时18分在昆明逝世,享年83岁。

  李子贤先生1938年出生于云南昆明,1959年考入云南大学首届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1963年留校任教。先后任云南大学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室主任、云南大学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云南大学图书馆馆长、云南大学神话研究所所长等职。李子贤先生担任云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期间,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李子贤先生是云南大学民俗学硕士点创建人之一;曾利用自身影响力筹措经费,多次组织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李子贤先生是国际著名神话学家,在五十余年田野调查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以活形态神话为中心的理论体系,代表作有《探寻一个尚未崩溃的神话王国》《再探神话王国》等;是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两位主编之一;曾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奖项。

  李子贤先生为人耿介正直,严于律己;治学严谨、追求卓越;提携后学,桃李满园。李子贤先生的逝世是我国神话学界与民俗学界的重大损失,是云南大学民俗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等学科的重大损失!我们深切怀念李子贤先生!

  李子贤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0年7月17日10:00在昆明跑马山殡仪馆举行。交通车安排如下:7月17日8:00,庆来堂车场,请准时乘车。

  谨此讣告。

云南大学

2020年7月14日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从最“土”的学问中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下一条: ·[陶立璠]我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相识、相知
   相关链接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
·[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吴新锋 胡港]甘肃泾川文旅景区中的西王母神话主义
·[孙正国]乡村记忆、身份重构与神话资源的价值认同·[苏永前]神话的理论化与理论的神话化
·[米海萍]试析青藏地区多民族神话的内容与特点·[霍志刚]神话的当代转化与族群认同
·[黄景春]黄帝神话的在地化生产及其文化产业开发·[何帅]网络游戏对神话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郭崇林]老三星、新三星与原古神·[高健]神话主义与模棱的原始性
·[陈连山]《山海经》中帝俊神话的再解读·[陈杰]盘古神话的生成:本土化与地方化的结合
·[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张多]抖音里的神话:移动短视频对中国神话传统的重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2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