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苏荟敏]巫术的性别政治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的巫术文化反思与实践
  作者:苏荟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01-05 | 点击数:8086
 

摘要:在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视野中,巫术与女性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女性主义者认为,女巫在远古的女神崇拜时代发挥着核心作用。在父权制时代,巫术与女性被联系在一起,且都成为歧视、迫害的对象,15到18世纪欧洲的“巫术迫害”风潮即是其集中表现。当代语境中的“女性主义巫术”,则被视为一种对抗男权文化与父神宗教的激进的文化政治策略与性别政治实践。 

关键词:巫术;女性主义;性别政治;
 
作者简介:苏荟敏,女,1979年生,云南昆明人。文学博士,云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学、宗教文化。

 
  在传统的巫术研究中,性别问题并未成为关注的焦点。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列维-斯特劳斯等人类学大师在其关于巫术的研究著述中,都没有将性别问题视为重要的议题。这一状况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尤其是随着“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扩展,巫术与性别尤其是巫术与女性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可以认为,在女性主义神学、女性主义人类学、生态女性主义等当代思潮的视野之中,巫术的历史、信仰与实践也呈现为一种复杂的性别政治,而“女性主义巫术”更是构成了当代西方巫术文化景观中的一个独特维度。
 
 一、女巫文化与女神崇拜
 
  巫术与女性的关联由来已久。《说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有论者据此指出:“女巫为中国巫术的主要承担者,这是中国巫术的重要特点。‘巫’本来指的就是女巫,小篆的‘巫’字,像一个女子挥动两袖,以舞请神。”不少民族的神话都认为最早的巫师是女性。如维吾尔族、鄂温克族、锡伯族、蒙古族等民族的传说中,第一个巫师都是女性,后来才有男巫。西方学者也曾研究过这一问题。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露西·麦厄认为,“巫术信仰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女性通常要比男性更多地被贴上巫师的标签”;德莫斯也认为:“巫师的一个最为一贯的跨国界和跨文化的特征则是女性。”西方的民间传说中,也有巫师更可能是女性的观点。因此,如果将性别视角引入巫术文化的研究之中,可以认为,女巫的普遍存在标志着一种女巫文化,它是巫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巫文化的形成、建构、演变等往往与其社会经济政治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展现出惊人的历史与文化的复杂性。不过,如果从其源头来看,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妇女不仅是生产、生活、生育的主力,也是血缘纽带的体现者,并且管理氏族事务,担任氏族首领,最初的巫师由女氏族族长兼任是合乎情理的,后来才有一些妇女专门担任巫师,所以母系氏族社会是女巫的时代。”而在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思潮的视野中,这一“女巫的时代”的最重要的宗教特征就是“女神崇拜”,女巫的时代也就是女神崇拜的时代。
 
  应该看到,女性主义对人类远古的女神崇拜的时代的论断,是建立在对大量考古发现的解释的基础之上的。里安·艾斯勒在其名噪一时的著作《圣杯与剑》中指出:“撇开偶然获得和互不关联的材料,女性雕像、埋葬用的红赭石和摆成阴道形状的贝壳这些旧石器时代的遗物,看来是后来发展成一种复杂宗教的那种东西的早期表现,这种宗教以对母亲女神的崇拜为中心,这位母亲女神是一切生命形式的源泉和使之再生的女性。”众多文化遗址的发掘与考察为此提供了证据。比如,在旧石器时代的卡塔尔·惠雅克遗址中,到处都可以发现供奉女神和女神雕像的神龛。在印度哈拉帕和摩亨约·达罗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赤陶女性雕像。欧洲的所谓巨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中,也发现了女神雕像。在艾斯勒看来,这些遍布各地的女神雕像正是对女神崇拜时代的证明:“一幅关于文明和宗教的起源及发展的新图像正在逐渐出现……这些在物质和社会技术方面创造了最初的伟大突破的地方,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女神崇拜。”
 
  作为人与神或超自然力量交通的中介,女巫在女神崇拜的时代无疑发挥着核心的作用。有学者甚至认为,女神其实就是女巫:首先,远古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神的界线并不分明,杰出的女性也就是女神;其次,女巫以舞降神,神灵凭附女巫,此时女巫即是神;再次,既然女巫神通有似于神,后代也就把女巫当作神。无论这种观点是否完全站得住脚,但其对女巫与神在女神崇拜时代也就是女神之间的密切关系的指认,则是可以成立的。
 
  还要注意的是,西方女性主义对女神崇拜时代或者说女巫时代的追溯,并不仅是客观中立的历史考古与学术研究,而且还是有着强烈的价值关怀与文化指向的性别政治行为。美国学者凯瑟琳·凯勒认为:“这些历史事实或恋旧的神话作为已经过去了的东西本身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在创造性的重建联系中保留和再现它们……这些过去的东西乃是女性能量的源泉,作为一种资源,它并不存在于真实意义上的过去当中,而是存在于现在的隐喻性的收集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对女性主义者而言,这些对历史的重新发现或者说解释是指向未来的,其根本是为其颠覆父权制与追求女性的自由、平等、独立等政治目标提供历史资源与“能量的源泉”。女神崇拜时代或女巫时代的历史是为女性“展现未来远景”的“她们自己的古代史”:“除了我们‘得体地’出现在其中的那部历史和我们自我毁灭的历史之外,如今女人又揭开了人类几乎没有触及到的、被遗忘了的她们自己的古代史。这部历史很少有人讲述,几乎无人知晓,我们从未意识到;一部如今深深感动女人们,在她们内心深处同她们攀谈,把一部分业已失去的身份归还给她们,给她们展现未来远景的历史。”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梁春婵】

上一条: ·[余红艳]明清时期江南生育文化与“白蛇传”传说的演变和传播
下一条: ·[陈连山]现实的昆仑与神话的昆仑
   相关链接
·[康丽]从性别麻烦到范式变革:中国女性主义民俗学的建设·[刘程]论中国古代岩画中的巫术意象
·[楚天佑]中国民俗舞蹈中的男根崇拜及其寓意解析·[鲍燕飞]礼俗互动视角下立春鞭春牛巫术信仰的演变
·[李靖]美国女性主义民俗学研究的理论之路·[谌骁]发现女性:女性民俗学的发展脉络及反思
·[赵德利]血社火中的巫术信仰与血祭原型·[王东杰]"讲故事"与传统中国社会的群体恐惧
·[刘亚虎]娅王形象的内涵及“唱娅王”仪式的巫术原理·[顾忠华]巫术、宗教与科学的世界图像 :一个宗教社会学的考察
·[张洪彬]巫术、宗教与科学:重思晚清的风水批判·[王自梅]巫术仪式与文学治疗研究
·[潘昱州 彭荔 柯小杰]虫蚀纹:中国文字的另类缘起物·[何泠静]海外苗族原始宗教的展演
·林富士:吾将上下而求索·[范笔德]“巫术”:印度与中国的灵性和世俗
·[赵德利]血社火中的巫术信仰与血祭原型·[黄亚欣]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女性民俗研究走向
·[徐永安 杜高琴]老人自死习俗:“鲧复生禹”神话与历史背后的真相·[刘智豪]现代化冲击下的民间宗教发展困境与转化:以台湾扶鸾仪式为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