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南京:让传统文化“携手”现代科技
  作者:何磊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10-30 | 点击数:6261
 

 

  戴上VR眼镜,能在虚拟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里玩“密室逃脱”;南京云锦“遇上”数字化技术,能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色谱和纺织工艺;传统黑板搭载智能设备,能实现课件、动画演示等多媒体教学……文化与科技融合,会迸发怎样的火花?
  近日在南京举行的2019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给出了答案。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400多家企业带来了各式各样富有科技感的文化产品,包括创意科技、电竞、文化旅游等门类的35个项目完成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近百亿元。
  “南京作为一座文化之都,跨次元、跨国界的文化在这里交汇。”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副秘书长高歌说,比如南京有众多博物馆,散发着传统文化魅力,但如何让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上传统文化,需要更多科技力量支撑。
  为了让年轻人了解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推出了“云锦大花楼VR全景织机”“云锦知识图谱”等项目。馆长耿奇介绍,戴上VR设备,观众可以将大花楼织机1000多个零部件拆分或组合,了解每个部件的名称和用途,达到观赏学习目的。
  “如果你去南京夫子庙看孔夫子的画像,一定会惊奇地发现变化。我们按照画像1:1的比例制作三维立体全息投影,孔夫子画像的袖子能翩翩飘动。”南京江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卫旭尧说,公司计划将全息投影这一新技术运用到更多传统文化创新上来。
  位于中国(南京)软件谷的欧帝科技则专注于数字化教育领域,公司市场运营中心经理陈圆圆说:“我们耗时多年研发出国内首块86寸智慧教室互动黑板,不仅是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探索,也得益于软件谷内产业配套集聚的优势。”据教育部门统计,南京在数字化教育领域已开发销售数字教材超1000万套。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首个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同时也是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南京在去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815亿元,占GDP比重6.3%,居全省第一,预计今年增加值占比将达到6.5%。
  目前,南京已建成文创设计、移动游戏、光电传媒、未来网络和数字教育五个产业分基地,拥有文化企业约3.5万家,规模以上企业1600多家,1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这里的软件人才优势、创业环境优势还有政策优势都是我下决心留下来的理由。”南京功夫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兴中说,当地为培育文化类科技型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公司在激励下成功研发出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智能打印机”等产品,追梦之路正越走越顺。

  文章来源:新华网2019.10.29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戏曲进景区 经典永流传
下一条: ·冲绳世界遗产遭遇火灾,教科文组织表达关切
   相关链接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
·[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雨婷]锦绣鞠艺·[何潇 俞冰]共同富裕视野下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路径刍议
·[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柯小杰 王君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民族学专业教学
·潍坊风筝会联动《王者荣耀》,让传统文化传承跨越时空界限·[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杨煜坤]困境与超越:“轻文明”图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生存境况思考·[任积泉]新时代背景下河西宝卷传承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萧放 贺少雅 鞠熙]文化礼堂建设的经验、问题与对策·[孟令法]医疗技术的改进与民俗传统的延续:江苏省沛县立春“戴春鸡”习俗研究
·[范长风]医患之间的共情与病痛叙事·探索节庆活动数字化 为传统文化活化带来新方式
·[李亚星 格勒]藏族青年婚照的影像表达初探·[柯雨昕]旅游背景下村庄文化变迁
·[毕传龙 赵娜]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视野下的非遗传播能力建设·“为多彩 添华彩”系列非遗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