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孙正国]《中国民间故事史》
  作者:孙正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8-24 | 点击数:5537
 

          刘守华著《中国民间故事史》,68万字。商务印书馆2017年11月出版。本书初版由湖北教育出版社于1999年9月印行(精装),列入湖北省新闻出版“九五”重点图书规划之中,印刷3000册。因书市脱销,转至商务印书馆于2012年4月印行第2版,印刷4000册,后又脱销,于2017年11月再由商务印书馆印行第三版(精装)3000册。暨南大学翻译学院胡文芝博士等于2016年将本书申报列入中华学术外译规划,译成英文将于美国出版(批准号为16WZW006)。现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侯冬梅博士也拟将本书译成日文在日本东京出版。

 
  《中国民间故事史》属中华社科基金85规划课题,于1991年启动,1997年8月完成,经国家社科规划办公室约请刘魁立、刘锡诚两位专家评审结项,于1999年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印行。后又转至商务印书馆两次再版,三版共发行一万册,受到国内外学界好评,海峡两岸以及邻国日本已有约10篇书评发表。
 
  本书除绪论外,设12章,分别论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20世纪的中国民间故事,以及佛教道教文化与中国民间故事。从材料开掘、体系建构、文本论析、价值评判,都具有鲜明的原创性与开拓性,显示出厚重的学术价值。
 
  本书突出的特色与成就大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资料丰富,内容厚实。上起先秦,下迄20世纪。主要从历代笔记小说和佛经、道藏三大系列古籍中取材,对20世纪中采录写定的故事资料更是尽力搜罗,可谓贯通古今,包罗所有。不仅资料宏富,而且以现代民间文艺学眼光来审视古代典籍,进行审慎的校勘译解,去粗取精,作精当译述,使中华民间故事宝库以丰饶面貌完整呈现。
 
  其次是故事史框架或体系的建构。关于中国文学史的书写体系,或纵向或横向叙说已十分常见,却都不适用于民众集体散漫传承的口头叙事文学。本书别具匠心,从每一历史时期内选取几种流行广泛、包容故事较多的著作,配以若干代表性故事文本作为主干进行诗学赏析,同时又就每一时期民众的故事活动与故事文本特征给予综合评述,如此相辅相成,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版块,再连接成为贯通古今的故事史链条,从而使本书成为明显有别于通行文学史框架的文学史论著。
 
  再次是故事文本的评说。作者从1956年开始,即在高校投身于民间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其间也从事过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高校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教材编写。他熟练地将现代民间文艺学中的母题、类型分析等及芬兰学派的历史地理比较运用于故事研究,以《比较故事学》一书蜚声学坛。然而他还是一直着力于口头叙事的诗学探求,深入解析中国民间故事的艺术世界,从而使本书的诗学赏析和文化意蕴探求常具新意而为读者所称道。
 
  本书自1999年面世以来,受到多方好评,主要有钟敬文、刘锡诚、谭达先(澳大利亚)、饭仓照平(日本)、陈飞、龚浩群等多位海内外学人的书评。被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的钟敬文先生于1999年撰文称:“作为专门研究中国民间故事史的第一本著作,它已经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刘魁立于1997年9月20日在国家社科规划办对本书的结项评审书中写道:
 
  “《中国民间故事史》一书,规模宏伟,取材丰富精当,思路开阔而深入,历史线索清晰,全书具体而微,既有对一定历史时期代表性作品的精深分析和历史阐释,同时也有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总体论评,以时代统领对作品的认识和分析,以作品提炼和佐证时代之特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确是一部弥补空白、具有开创意义、学术价值很高的科学著作。我以为此书当列为一等。”
 
  《中国民间故事史》于2003年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孙正国)
                                                                                                                                                                   (本文发表于《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2期,注释从略,详参原刊)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冯元蔚同志逝世
下一条: ·[高健]神话王国的探寻者
   相关链接
·[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
·[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
·[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冯文开]中国史诗研究百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
·[曹耀]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媒人形象分析·[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刘雪瑽]科学与妖怪 :学术史视角的井上圆了妖怪学
·[杨玉蝶]民间文献研究的新视域·[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漆凌云]组织化与脱域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的知识生产研究·“学科史读与写”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漆凌云]组织化与脱域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的知识生产研究
·[岳永逸]为了忘“缺”的记忆:社会学的民俗学·[刘春艳]近百年中国傻女婿故事研究述评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史考释·[刘建波]呈现民间文学百花争妍的图景——回望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