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金书妍]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文化品牌营造方略
——以壮族天琴文化为例
  作者:金书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8-10 | 点击数:6088
 
 
  (二)市场需求是核心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还表现在农村精神文化、传统观念、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式微。因而中共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更加关注乡村文化的空心化与缺失,由此提出文化复兴策略,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文化振兴要发挥主体自觉性,借力政府扶持,同时更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不断创新、发展的活力刺激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从而助力文化品牌的塑造。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新时代新要求下,文化建设,品牌塑造要面向市场,面向广大群众的需求。优秀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民族或族群社会、生活、精神等的浓缩,属于消费驱动型产业,市场是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文化品牌塑造的标尺之一。因此以市场为导向来塑造文化品牌,可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同时也可以借由企业等其他市场主体之力来为文化品牌的后续发展提供保障。并且,市场是只“看不见的手”,对文化品牌塑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以此形成文化长久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所谓文化,“以文化人”,因此更要将文化的教化之义与市场消费者需求相结合,来提升文化品牌塑造之力。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建设,要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品牌塑造为重点,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不断创新、发展的活力刺激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以市场需求引导产品开发,推动品牌建设,促进文化传播。市场引导消费,引导消费者行为,使不同文化特质之间实行优胜劣汰,凝萃出其中的精华与核心,进而达到塑造优秀的文化品牌。
 
  (三)政府扶持引导是关键
 
  乡村振兴绝不仅是三农振兴,它包括对过去乡村发展规划布局中不合理之处的反思、修整、丰富乃至超越,兼顾人、地、文、生态等各方面的长远发展。乡村振兴,要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而文化兴盛,品牌塑造为重点。乡村文化品牌依托乡民情感以提高影响力,而民族文化品牌则依托民族情感以提升品牌影响力。政府在民族文化品牌建设方面,作为主导者与管理者,具有引导品牌建设,管理品牌塑造等方面的职能。品牌营造之引导,首先是文化起源的保护传承,进而是文化传播的引导推介,最后是文化品牌的塑造,逐层推进,条理清晰。并且在文化传播实践过程中,政府要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在不断进行的文化创新过程中实现文化进步,在不断进步的文化过程中逐步扩大其影响力,为塑造形象鲜明、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打好坚实基础。之后,在激活主体自觉性后,配合政府有效干预,最终通过文化品牌开发旅游业,以旅游促进产业发展升级,再通过产业升级惠及农业,振兴乡村,使单一经济增长模式向均衡合理转变,引导乡村全方位的振兴。
 
  (本文发表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注释从略,详参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董建辉 何茂旭]台湾高山族“出草”习俗及其成因探析
下一条: ·[王丹]从非遗项目走向生活传统的综合实践
   相关链接
·[孙笑非]新式家具下乡: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家庭生活的变奏与空间秩序重构·[季中扬]新乡贤与乡村民俗文化治理
·[唐穆君]乡村文化的变迁及价值重构研究·[杜韵红]作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论的博物馆现象研究
·[柴颖]民族文化资源与乡村文化建设研究·[王智洋]中国语境下乡村公共文化领域的变迁与重构
·[张帅]“非遗运动”中乡村文化发展的民间策略·[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
·[未酉寅]日本的乡村文化印象 ·[王丽清 董秀团]彝族土主信仰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梁碧容]浅析龙州县天琴文化建构·[兰玲 李文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空间建构
·留住乡土文化的根脉·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变迁
·[李建荣]复兴民间画,是阻止乡村文化空壳化的有效战略·“一村一品”振兴日本乡村
·[孙晓忠]改造说书人——1944年延安的乡村文化实践·[张利民]谈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乡村情结
·中法专家共谏:不要让城市化淹没乡村文化·[赵旭东]乡村文化的釜底抽薪:高密印象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