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刘目斌]社会组织、仪式实践与象征权威
——青海三川地区水排组织的民族志研究
  作者:刘目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7-13 | 点击数:6299
 

三、村落仪式谱系中水排组织的实践图式

  美国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在阐释“实践理性”时指出:“人的独特本性在于,他必须生活在物质世界中,生活在他与所有有机体共享的环境中,但却是根据由他自己设定的意义图式来生活的——这是人类独一无二的能力。”可以说,三川地区水排组织在村落仪式实践谱系中所建构的文化图式,正是这样一种基于“象征理性”或“意义理性”之上的“实践理性”建构的结果。这一仪式实践图式,是三川民众基于自身生存发展所建构的一种“生存性智慧”(living wisdom),亦是一种基于其农事生产与日常生活实践而做出理性选择的“实践智慧”(practical wisdom)。

  无论在传统社会还是当下,水排组织均负责组织实施与村落农事信仰相关的仪式实践活动。其中,除春秋二季颇受重视的“转青苗”与跳“纳顿”酬神仪式外,还有每年春季的立插牌、祭鄂博,夏天的驱冰雹禳灾,秋收后的“汤影”“叶儿将”及立皇杆仪式。诸多仪式活动,构成了各村落年度周期内与农耕生产相关的仪式实践谱系及其文化图式。水排组织所发挥的这一义务担当的社会职责,使得村落农事生产得以协调运作、村落社会秩序得以维系达成。

  (一)组织转青苗仪式

  在传统社会中,青苗会曾长期存在于中国华北、西北的广大农村地区。有学者指出,青苗会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乡土社会基层政治组织的青苗会,二是这个地缘性组织在特定时日举办的有着敬拜、共食等仪式活动的庆典。”三川地区的转青苗仪式,又俗称“浪群庙”“转山”,仅指春季二郎神及各村庙神巡游田间地界、查看青苗长势的祈愿祭典仪式活动。在三川民众话语体系中,不存在“作为乡土社会基层政治组织”的“青苗会”之称谓。

  每年农历四五月间,三川地区各村水排头肩抬神轿举行转青苗仪式,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上川地区,包括杏儿沟藏族在内以二郎神为主祭神灵的十九个村庙,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五月初五,依照传统次序安排,各村水排头迎请二郎神在本村地界查看青苗的长势情况,俗称“转青苗”或“浪群庙”。届时,水排头代表众人献祭羯羊,向神灵祈愿。而在中川、下川地区,各村水排头则抬着本村庙神神轿或肩扛绘有庙神像的鸣旗,绕田间地界,举行转青苗仪式。在田野调查中,民主村庙倌乔正良曾详细描述过下川地区转山仪式的组织情况。

  (二)组织立插牌、祭鄂博、“汤影”“叶儿将”、立皇杆

  立插牌,也称“插挡牌”,是一种为抵挡“过雨”而预先实施的农事禳灾仪式。每年农历四月庄稼茁壮成长之际,三川地区各村水排头请阴阳师择吉日举行立插牌仪式,以抵挡夏季经常发生的“过雨”之灾害。此外,每当夏季“过雨”即将来临之时,水排头和庙倌在庙中鸣锣击鼓,挥舞上书“谨请诸神(神灵名称)……止风雹雨恶”符咒的神牌,借助神力驱赶过雨。这是立插牌之后的临时性禳灾仪式。据下川民主村庙倌乔正良介绍,该庙挡过雨的神牌为七个,取“七”和“去”的谐音,即为“灾害去了,过雨驱除了”。

  祭鄂博,是指祭祀山神(俗称“鄂博老爷”)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安宁的信仰仪式。一般除每月初一、十五祭祀外,还要选择特定时日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如中川祁家、文家、杨家三个自然村落,每年农历五月十九联合祭祀其共有的大鄂博。届时,每年当值水排头,迎请文家寺喇嘛于鄂博前诵经祈福,并组织各家户祭拜鄂博老爷。

  “汤影”,土族语音译,是指各村所属寺院喇嘛在村庙中诵经念佛为民祈福的仪式。至今,尚在部分土族村落中传承。不同区域的村落举办汤影仪式的时间有别,如上川赵木川村、河沿村,各村社在“纳顿”次日举行,届时水排头前往赵净寺请喇嘛主持汤影仪式。下川民主沟团结村,过去则于农历二月初一、四月初八、九月初九分别举行“汤影”仪式。

  “叶儿将”,藏语音译,意为“夏天平安经念罢,喇嘛出寺院了”,是指秋收后举行的一种礼佛敬神仪式。至今,仍在中川一带文家寺所辖数个村落中盛行。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五日,从草滩祁家村开始,到马家村结束。届时,水排头肩扛《甘珠儿》佛经,迎请喇嘛走出寺院,至村中主动提供地点的人家中。喇嘛翻阅佛经,为民祈福,并接受美食犒赏。同时,肩抬本村庙神神轿一同前往,接受众人膜拜。

  “立皇杆”,是一种竖立幡杆向神祈福的仪式。它主要盛行于下川民主沟一带的村落中。如团结村,每年农历二月二、九月九,水排头在村庙中悬挂起一杆神幡,并向庙神、天神献祭一只羯羊,举行立皇杆仪式。前者为春季祈愿,后者为秋季酬神报恩。

  (三)组织跳“纳顿”酬神仪式

  纳顿会或“纳顿节”,又称跳“纳顿”,是三川土族民众在秋收后举行的大型酬神、娱神之仪式庆典活动,一般包括“纳顿”小会和正会两天。组织跳“纳顿”酬神是水排头的重要职责:

  一是“纳顿”前夕的准备。如收取“罚香”或按人丁、家户筹集费用,整理“脸子”、服装、锣鼓、旗帜等相关道具,清洁平整纳顿会场,安排跳“纳顿”的角色等。二是“纳顿”小会当天,搭建帐篷,请庙神出庙,迎请二郎宗神,演练跳“纳顿”,制作集体敬献的神幡,排练“庄稼其”“五将”“三将”“五官”“杀虎将”等傩舞,或进行全面预演。三是“纳顿”正会当天,水排头尤其是大排头,在通盘考虑跳“纳顿”事宜的同时,全力组织投入傩舞表演。四是“纳顿”次日,组织安神仪式,当众公布村庙经济收支情况,做好相关交接事务。可见,水排头不仅承担管理任务,还享有装扮角色的权力,其义务性与权威性得以集中体现。

  综上可知,以上诸多仪式,乃是三川地区各村落年度周期内依据农作物生长的时序创造出的一套农事文化体系,或者说是与农事活动密切相关的仪式实践谱系,这构成了当地村落的仪式“文化网络结构”。在此村落仪式网络中,水排头起着组织管理的重要作用。在当地人的观念中,各个仪式是否如期举行,是否按照传统的仪式环节举行,活动中神灵满意与否,将直接关涉到农业生产丰收与百姓生活福康。因此,每年轮值的水排头均虔诚谨慎地组织好各项仪式活动,维系好村落民众生活世界的社会秩序。正如张士闪在研究鲁中村落宗教秩序时所指出的:“村落文化体系并非是理所当然地处于一种不证自明的权威地位,而是时时刻刻地在村民日常生活中实践与更新着”,三川地区水排头在村落文化体系中的象征权威,也正是在年复一年的村落农事仪式实践谱系中轮值展示和确认强化的,尤其是在一年一度的秋季“纳顿”酬神庆典仪式中,其权威力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毛晓帅]民俗学视野中的个人叙事与公共文化实践
下一条: ·[陈志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体化与乡村振兴
   相关链接
·[左怡兵]故事演述与仪式实践:《西游记》故事版块的聚合动力·[梁玉婉]仪式的动力:节日仪式实践的变与不变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李丰]宝卷中的“回文”与仪式实践
·[纪秋悦]圣俗之间:清代以来《红罗宝卷》的抄写、刊印与仪式实践·[白廷举]仪式实践、礼俗互动与文化认知
·[田丽]观音灵验故事建构下的信俗空间及仪式实践·[孙正国 熊浚 刘梦]长阳土家族白虎文化的融合传承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