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莫幼政 何厚棚]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人保护研究
  作者:莫幼政 何厚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7-03 | 点击数:10879
 
 
  3.用发展的眼光看传承
 
  要做到长期传承,有时原汁原味保存最初本真模样反而限制了文化自身的发展趋势,传承技艺的每一部分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也是被不断创造的。各个时期的传承人都是在时间的打磨之下,经历朝代变更再与身边的生存环境相互磨合“交流”之后,才创造出中华艺术瑰宝。对文化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它,一边保护又一边助力于它。凝固的眼光既不能让传统文化在全球经济时代延续发展下去,更不能让文化自信固守在群众心里。
 
  (二)创设传承人与新时代亲密接轨的机会
 
  1.开设传统文化传承人研修班
 
  在传承过程中,否定了传承人是传承总核心,就相当于否定了我国无法完整把握多样性的传统文化,因此培养好传承人是最佳的科学有效途径。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各类资源都可以在短期时间内召集完成,比如财力、物力、人力,唯独传承人这个“智力”是最需要时间和专业性来推敲打磨的。传承人是时候需要“见世面”了,因为诸多传承人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还不够高,在法律上的知识尤为欠缺,如果对于基本的法律保护知识都不理解,那如何谈得上自我保护呢?研修和培训不仅能让传承人接触新社会和新观点,并学到相关的法律或是文化知识,为自己以后创作增添灵感,也对自身文化财产安全增加了一层保障。研修的相关知识会让传承人理解到,要想传承技艺长久存活,就要让传统的技艺活起来。我们不仅要让传统文化成为昨日的美好,也成为今日的宝贵文化。
 
  2.让传统文化与市场“合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鼓励传承人与学校或者是与相关企业专业团队合作研发,打造符合市场文化的产品。在研发过程中要结合前卫时尚与传统文化两者的特点,设计出原创性和层次丰富性较高的产品,用现代青年人的观念去播撒民间特色文化的种子,以这种新型文化形式来传承和延续传统文化精神。例如,艺术节上可以创新,在配乐或是服装上进行高质量改良,打造出既能保存传统文化精髓却又不失现代人审美的一场文化视觉盛宴。可以突破常规打造新产品,使研发出来的产品具有古色古香和实用性的优势。这样不仅可以让传承人与外界亲密接轨,发挥自身的创作灵感体现当代价值,而且能够让自己的收入足够维持生计;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举措结合了原真性和市场性,达到双赢。
 
  3.运用网络新媒体
 
  利用现在网络新媒体渠道,不断创造条件,让传统民间艺人能够有效率地从事传承活动。使传承队伍在接触外界新事物中不断壮大,激发灵感,再结合自身本拥有的传统技艺,打造传统文化新局面,使队伍齐心协力处理并开拓好民间各项事务。据悉,云南省一批国家级省级传承人将逐步在省内高等院校、中小学开课授徒展示技艺,在为期一周的授课时间里,学生们不仅能直观感受到传统技艺展示出的魅力,也拓宽了兴趣范围;而且能让传承人有机会了解青年人的所思所想,面对面的近距离交流无疑加深了青年人对传统文化活动的印象,也能推动传承人良好地发展[4]。
 
  (三)加强民间文化人才的保护与培养
 
  传承人正在减少是民间文化保护面临的最大屏障,传统文化传承这项工作不是潦草勾勒几笔就能延续几千年精髓的,它随时处在濒临灭亡的险境。所以专家学者肩负伟大而又光荣的使命,要不遗余力地去完善知识理论构架,制定好各项保护细则,更要结合专业的知识展开田野调查,用心耕耘这片希望的田野。
 
  1.考虑传承人想法并劝导以正确方式传承
 
  我国大部分传承人技艺都是师傅带徒弟模式,师傅手把手教徒弟学。2016年中国电影《百鸟朝凤》以传承人的角度拍摄了影片,片中阐述了男主人公游天明从小就跟焦三爷(唢呐老艺人)学吹唢呐,与师傅同吃同住,讲述了几代传承人用坚定的信念去传承唢呐精神的故事。最后,这部电影斩获国内外诸多大奖。因为是师傅带徒弟模式,如若后继无人,传承就变得岌岌可危。要突破这个难关就要创造合适的条件让青年人兢兢业业学,师傅全心全意教,不断完善各类激励机制。最后,从自古流传下来传承规矩中,依旧有着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习俗,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何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考虑在古老的社会经济和风气下,当时为了保存家族手艺,为保住自己的看家本领才出此下策。如今这些技艺和手法快要失传,要做好老一辈艺人的思想工作,工作人员要积极引导,以一个为他们的技艺传承的角度去展开这类话题,而不是用强硬态度去说教。
 
  2.周详征采传承人资料并增加示范基地
 
  民间文化传承人才资源匮乏,政府应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对仅存无几的传承人进行全面保护。首先,对民间艺人进行调查,建立数据材料,其中调查认定内容包括是否了解相关法律保护知识、擅长的技艺、是否找到接班人、传承谱系和路线、对未来技艺的期望等内容,以求最大限度抓住正在流失的传承人和他们的技艺。其次,工作人员在去田野调查时,要做到极力挽救保护传承人的传统技艺,录下传承人的影像资料,回返工作地点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全面知识录入,运用活态传承、口述历史等专业术语来制作影像达到非遗传承要求,以备后代可根据已有的视频资料精准掌握精髓。最后,如今大量的民俗活动用品很少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了,在技术潮流拥挤的今天,需要打造恰当的生活环境氛围,让后辈从小感受到文化氛围,有兴趣有意识地去感知传统文化。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培养传承人这项工作中都是重要角色,传承从来都不是几个孤单单的人能扛起来的,应积极引导群众自觉地参与培养计划。为了进一步推进培养传承人的计划,可以增加或建设示范基地,因为做到传承基础稳固,传统文化才能枝繁叶茂,永葆中华之特色。
 
  3.减轻传承人的经济负担
 
  首先,保护与保障经费可以考虑向贫困地区倾斜,激发民众的保护热情。其次,制定明确的资助和保障政策,让民间艺术传承人心无旁骛把自身的精湛技艺传授给后代,毕竟大多数情况下,老一辈的民间艺人还要为生活奔波,甚至无暇顾及上一辈的手艺流传情况。浙江永康鼓词现有艺人30名,大多数年老体衰,生活困难,而且没有传承人,大部分年迈的艺人技艺高超却因生活清贫实属无奈,加上生活无保障,作为农民的他们都没有退休工资和医疗保险的支撑,日子过得很窘迫[5]。通过保障经费投入和相关的经济扶持,大力保护传承人休戚与共的生态环境,这一举措会为深陷困境的艺人减轻负担。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举办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非遗保护体系
下一条: ·习近平为这些非遗项目点赞
   相关链接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宋嘉琪]坚守本真和顺时而变: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双重选择·[曾榆净 梁莉莉]“看见”多重行动逻辑下的女性传承人
·[艾晶]优势视角下广西女性非遗传承人发展路径研究·[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
·[周波]从“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新面向·[王历]非遗实践、传承者在非遗商业化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郑鑫宇]遗产地社区讲解员与传承人的互动性研究
·[杨文]知识生产与制度赋权:中国非遗传承人制度的当代实践·[涂慷]大美工匠
·[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何华湘]网络时代非遗传播伦理问题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