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儿童玩具作为一门手工艺
本雅明喜欢收藏和赏玩儿童玩具,已经达到疯狂痴迷的地步。他不仅写过好几篇与儿童玩具有关的文章,如《往昔的玩具》、《玩具文化史》、《玩具与游戏》、《俄国的玩具》等,而且在很多文章中记述了个人参观玩具博物馆或购买、欣赏儿童玩具的经历。本雅明曾经在莫斯科停留过短暂的两个月,并把这期间的所见所闻写成了《莫斯科日记》。就在这本书中,据统计,有多达八处的文字提到儿童玩具,现摘录几则[22]:
“也有卖玩具的,一篮子小车和小铲,小车黄的红的都有,孩子玩的小铲也黄的红的都有。还有肩上扛着一捆风车四处走的商贩。这些手工制品远比德国的朴拙,其农家风味儿更明显。”(12月13日)。
“早上在古斯塔尼博物馆。再一次看到非常精美的玩具;玩具博物馆馆长也在这里组织了展览。也许最精美的要算纸制的人物了。这些小人或是有个基座;或是有个手摇风琴,琴把可以转动;要不就有个斜面,一按就发出声响。另外有同一材料制的非常大的纸人,其所代表的类型归类于古怪;属于腐朽没落时期的作品。”(12月23日)
“后来我还买了些玩具。在阿克霍特尼广场上有一个商贩卖木制玩具。似乎有些商品是成批地在固定的地点卖的。比如,我第一次看到上面烫有花纹的儿童玩具斧子;第二天会看到一篮子这样的斧子。我买了一个很笨拙的木制缝纫机模型,它的针是一个转动的把儿来起动的;还买了一只纸制的音乐盒,上面有跳舞的玩偶,是我在博物馆所见玩具的不太高明的仿制品。”(1月14日)
本雅明对玩具情有独钟,并非是对所有玩具一视同仁,他更喜欢手工制作的玩具,尤其是俄罗斯的手工玩具。本雅明认为,如果从产业角度来看,德国的玩具在世界上是排名第一的,德国制作的很多玩具,如“羊与牧童”、“诺亚方舟”、“农舍”、“玩偶王国”、“动物王国”等,都是世界闻名的,而俄罗斯的玩具却鲜有人知。原因是俄罗斯的玩具极少有工业生产的,大部分都是手工制作。所以在产量上远远比不过德国的机器生产玩具,进而就影响了俄罗斯手工玩具的销量和知名度。俄罗斯的手工玩具不仅丰富且富于变化,这是因为俄罗斯人口多、民族多,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而原始的玩具制作工艺。此外,俄罗斯物产丰富,能够用来制作玩具的材料也比较多,木材、黏土、骨头、布、纸、化学纸张等,或单一使用,或搭配使用。高超的民间技艺加上丰富的材料,尤其是木材,制作出来的都是炉火纯青的玩具精品:“白色、柔软的杨树材料做成的朴素的玩偶与实物逼真的木雕母牛、猪、羊等动物模型。还有涂上清晰彩色油漆的小木箱里还放了画了驾驭马车的农民、围着火炉上茶壶的村人、正在割草的女子或正在锯树的伐木人等各种各样的画片”[23]。收藏手工玩具最多的是莫斯科玩具博物馆,所以,本雅明在莫斯科逗留期间,是绝对不会放过到博物馆里欣赏俄罗斯玩具的。
本雅明喜欢手工玩具,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对于工业制造和机器生产的玩具,手工制作的玩具更契合儿童的思维、心理与天性。儿童思维类似于原始思维,具有明显的混沌性和直观性。儿童对于事物的认识不依赖抽象逻辑思维,在儿童眼里,事物的主客体是不分化的,而是混沌一体。所以,儿童是无法把握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的,他们喜欢把完全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儿童具有这种混沌状态的原始思维,他们对于诞生于手工作坊里的原始手工玩具才更亲切,更容易理解。“与那些通过复杂工艺制成的玩具相比,孩子们更能理解那些最原始的方法制成的玩具”[24],因为依靠现代机器生产的玩具,注重的是效率和构件化生产。这是一种对于客体的分解化生产,然后再拼凑为整体,这是不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已经超出了儿童的理解范围:“与分别把人与狗搭配起来构图的方式制作的玩具相比,把人与狗作为一个整体构思、制作的‘原始’玩具,对孩子们更有吸引力。玩具是怎样制造出来的?这个过程本来也应该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范围里。但是,孩子们想要知道的正是整体的东西的制作。了解了这一整体,孩子们与玩具的联系,就开始变成一种活生生的关系”[25]。
此外,因为儿童的思维是直观的,所以对于直观的玩具更容易理解和更感兴趣。例如,孩子们喜欢出没于某种东西的生产现场,喜欢摆弄建筑、园艺、家务、裁剪或木匠活产生的肥料。因为从这些废弃的垃圾中,孩子感受到的是整个的物质世界,而且唯独向孩子们展现全貌。本雅明还列举了马尔勃兰顿堡一所学校的屋顶储藏室发现的一幅画,这幅画是专门针对聋哑学生进行直观教育的画,“有让人体验苦难的感染力,让人看到这个世上想象不到的情景。即使身体没有障碍的正常人,受到艺术感染,也会两三小时之内变得聋哑一般”[26]。
但令本雅明忧心忡忡的是,传统手工制作的儿童玩具还能否继续保持下去,在未来的命运何去何从,令人堪忧。因为自启蒙运动以来,玩具逐渐由手工制作转向机器制造与生产,在莫斯科等城市里对手工玩具的需求已经减退。这带来一个严重问题,那便是属于儿童的玩具越来越远离儿童世界。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玩具越做越大,而那些精细、小巧玲珑的手工玩具开始退出玩具行列。小巧玲珑的玩具,可以产生一种希望与父母依偎在一起互动游戏的感觉,比较亲切;而大玩具需要放在专属儿童的大房间,这就产生一种把母亲驱使到遥远的地方的感觉,原先玩具所具有的亲切感荡然无存。正如本雅明所言:“随着工业化,玩具从家庭的控制中解放出来,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玩具不仅对于孩子,甚至对他们的父母也慢慢地开始变得浮华和虚伪”[27]。二是虽然成人极力想恢复玩具的手工传统,让玩具重回儿童世界,但事与愿违。这是由于成人不尊重儿童的天性与心理所致。孩子们具有自己纯真的游戏世界,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游戏情形,“将完全不同的材料置入到一种往往使人愕然的全新组合里。由此,孩子们就创建出了他们自己的物世界,一个大世界中的小世界。如果人们想专门为孩子创造出这样一个物时间,而不想用自己指向物质功利的工具性活动去度量他们,那就必须看到这个小世界的范式”[28]。例如,孩子们非常喜欢把石头、粘土、木头、纸张等性质不同的特定材料,随意组合,就可以制作成全新的玩具,完全不需要特定的加工。这就是孩子们的纯真。可是大人们完全不理会孩子们的这个纯真世界,“在孩子们的记忆、知觉的世界里,所到之处都编制进了成人的足迹”[29],因此,制作玩具依靠的是成人的思维与世界,一切都根据成人的流行和喜好进行加工。所以说,“大人给孩子们的桦树皮做的玩偶、麦秸做的玩偶、玻璃的摇篮、锡制的帆船都不过是在孩子们感性的边缘溜达,而主要是根据成人自己的流行来制作的”[30]。恰恰相反的是,“对成人来说越是无意义的东西,越是真正的玩具”[31]。
但令本雅明稍微心安的是,在论述俄罗斯的玩具时,他坚信:手工玩具“仍然活生生地扎根在北方的故乡。结束了一天农作的农家,在宁静的夜晚,依旧捏粘土、涂上明亮的釉彩,然后在窑里烧制这些成为陶器玩具”[32]。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2019-06-20 【本文责编:张丽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