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傅修延]人类为什么要讲故事
——从群体维系角度看叙事的功能与本质
  作者:傅修延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6-06 | 点击数:7813
 

  二、八卦:梳毛的升级

  梳毛活动中的肢体接触属于一对一的行为,这种行为一旦升格为高级版的八卦,便可达到给多个群体成员“梳毛”的效果,这似乎是语言产生后群体扩大过程中的一种必然。前已提到八卦的内容主要为叙事,此处需要进一步指出,八卦固然可以无所不包,但最具“八卦”色彩的八卦,其内容或为未经证实的他人糗事,或为不宜公开讨论的敏感事件。就功能而言,前者旨在造成对他人名誉的损害,后者则为炫耀自己在这类事情上的知情权,两者都需要用多数人未曾与闻的故事或事件来增加吸引力,所谓“爆料”,就是要“爆”出这种让听者觉得有滋有味的“料”。与效率不高而又顾此失彼的梳毛活动相比,八卦的飞短流长易于容易形成一对多的扩散,以及接踵而至的连续性再扩散,这种扩散经过多级放大后变成燎原烈火,在相关山头、小圈子间迅速蔓延扩大,其传播效率可谓事半而功倍。

  八卦及其前身的发生,伏源于个人在群体内与他人的艰难共处。对于没有鳞毛甲羽护体的人类祖先来说,以易受伤害的血肉之躯跻身于弱肉强食的黑暗丛林,能够一路生存下来已经是奇迹,更何况除了防范群体之外的狼虫虎豹,群体内部也存在着因利益冲突而不断涌现的对手与敌人。古往今来许多群体不是输给强敌而是败于内哄,所以鲁迅会说他对背后捅刀的憎恶“是在明显的敌人之上的”。海德格尔从哲学高度阐述过人与人的“共处”窘境,“闲言”在他那里是在世之人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世的展开状态的这一存在方式却还把共处本身也收入统治之下。他人首先是从人们听说他、谈论他、知悉他的情况方面在“此”。首先插在源始的共处同在之间的就是闲言。每个人从一开头就窥测他人,窥测他人如何举止,窥测他人将应答些什么。在常人之中共处完完全全不是一种拿定了主意的、一无所谓的相互并列,而是一种紧张的、两可的相互窥测,一种互相对对方的偷听。在相互赞成的面具下唱的是相互反对的戏。

  这番话说白了,便是人从出世起就是他人的八卦对象——个人不可避免地要在众人的悠悠之口下生存,因此也就不得不用同样的手段来应对,此即《增广贤文》中所说的“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换用海德格尔的相关表达,人的入世属于一种不由自主的“被抛”——每个人都像骰子一样被命运“抛”到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环境之中,既然已经“沉沦”到了如此粗鄙丑陋的“此在”,个人别无选择只有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之身。

  《红楼梦》中的相关叙述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种“被抛”。故事中幼年丧母的林黛玉被带到外祖母家,来到贾府后她和别人的互动就是“相互窥测”——“窥测他人如何举止,窥测他人将应答些什么”。第三回中她发现“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惟独“放诞无礼”的王熙凤是人未到而笑语先闻,这让她明白了此人在贾府中的地位。用餐过程中她又注意到别人最后是以茶漱口,于是也依样画葫芦,以免“被人耻笑了他去”(按即提防他人闲话)。第四十五回她与竞争对手薛宝钗“互剖金兰语”,两人都掏心掏肺地说了不少自责和恭维对方的话,从故事后来的发展看,这些均属“在相互赞成的面具下唱的是相互反对的戏”,竞争的胜利者最后没有对失败者表示一丝半点的同情。引文提及的应对手段除“窥测”外还有“偷听”。对于林黛玉这样的贵族小姐来说,东张西望的“窥测”也会引起议论,还是不动声色的“偷听”更符合其身份——她后来就像是大观园中一只竖起耳朵侦察情况的兔子,小说多次写她在潇湘馆里屋监听丫鬟在外屋的闲言,以此作为把握形势的主要途径。不过这样的听觉侦察对自己也是有伤害的,第八十三回窗外老婆子骂别人“你是个什么东西,来这园子里头混搅”,便把与此不相干的她气得“肝肠崩裂,哭晕去了”。如此看来,《葬花吟》中的“风刀霜剑严相逼”,也有暗指流言蜚语的意味在内。

  八卦在许多人眼中不登大雅之堂,正人君人对此多斥之以鼻,然而八卦实际上无所不在,《诗经》“墙有茨”便是对一桩宫廷秽闻的含沙射影。尤瓦尔·赫拉利告诉我们:

  即使到了今天,绝大多数的人际沟通(不论电子邮件、电话还是报纸专栏)讲的都还是八卦。这对我们来说真是再自然不过,就好像我们的语言天生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生的。你认为一群历史学教授碰面吃午餐的时候,聊的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吗?而核物理学家在研讨会中场茶叙的时候,难道讲的会是夸克?确实有时候是如此,但更多时候其实讲的都是哪个教授逮到老公偷吃,哪些人想当上系主任或院长,或者说又有哪个同事拿研究经费买了一台雷克萨斯之类。

  不仅如此,对于这类看起来庸俗无聊的嚼舌根,赫拉利给出的却是一种积极的正面评价:“这些嚼舌根的人,所掌握的正是最早的第四种权力,就像是记者总在向社会爆料,从而保护大众免遭欺诈和占便宜。”八卦能戴上“最早的第四种权力”的桂冠,主要是因为它能发挥某种程度上的舆论监督作用:即便是现代社会也有许多难以触及的角落处在媒体的监督之外,这就是我们永远需要有八卦的原因所在。不过需要对赫拉利的话作点补充:许多八卦看上去是在行使“第四种权力”,实际上还是为了嚼舌者自己内心的平衡,一旦这种权力被恣意行使甚至是滥用(往往无法避免),其作用便从监督变成了伤害。海德格尔在人与人的共处中首先看到闲言,可能会让总看到事物美好一面的人感到难以接受,不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属于颠扑不破的宇宙真理,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经济学的一代宗师亚当·斯密才写出他那影响巨大的《国富论》,似此叙事学也应沿此方向去对讲故事行为的原始动机作深层剖析。八卦和梳毛一样确有将他人排除在小圈子之外的作用,但这里的排除比梳毛要来得隐蔽一些(八卦多发生于阴暗角落或夜晚),知晓这种排除的更多是八卦的参与者,他们意识到自己处在一个仅仅属于“自己人”的小圈子,并因彼此的亲近与信任而产生出一种归属感。前面提到梳毛能促进体内安多芬的分泌,八卦自然也有类似功能,人们对与己无关的事情之所以津津乐道,关键在于他人酒杯可浇自己胸中块垒,贬低别人在很多情况下可起到抬高自己的作用。

  当然八卦之中也不尽是诋毁,通过赞扬张三来贬低李四,也是人们发泄不满时惯用的手段。还有一些八卦故事旨在宣示群体共识或曰价值观,其作用在于维系群体内部的团结,并向认同这些观念的潜在结盟者打开欢迎之门。邓巴说讲述这类故事的目的,在于让人知道哪些人“属于自己人”,以及哪些人“可以和我们同属一个群体”,这就有利于“把有着共同世界观的人编织到了同一个社会网络之中”:

  讲述一个故事,无论这个故事是叙述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或者是关于我们的祖先,或者是关于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或者是关于生活在遥远的地方的人们,甚至可能是关于一个没有人真正经历过的灵性世界,所有这些故事,都会创造出一种群体感,是这种感觉把有着共同世界观的人编织到了同一个社会网络之中。重要的是,故事还能使我们明白,生活在旁边那条峡谷里的人们是否属于自己人,是否可以和我们同属一个群体。这样一来,就具备了创造出150人以外的另一个社交层次的潜力,否则的话,我们的群体中的成员只能局限于那些我们真正认识的个体。

  引文中的“是否属于自己人”和“是否可以和我们同属一个群体”等表述,显示这里的讲故事是为了“创造出群体感”——从最初的八卦开始,叙事的一大作用便是梳理和编织人际关系,用邓巴的话说就是“把有着共同世界观的人编织到了同一个社会网络之中”。至于“创造出150人以外的另一个社交层次”,指的是越过“那些我们真正认识的个体”(人们直接互动的个体数一般不超过150人),在更广的范围内与更多的人结合成更大的群体。前面说到人类进化的策略在于抱团取暖,这里要补充的是,抱团还必须抱大团,因为只有足够大的群体才能给个人提供更多庇护。如果从一开始人们就不去与“生活在旁边那条峡谷里的人们”结盟——当然前提是他们要有或愿意拥有与自己共同的世界观,那么更大的群体如部落、民族和国家这样的组织形式便无产生的可能。

  群体在群体之林中与别的群体共处,与个人在群体之中与他人共处基本相似:个体之间的结盟始于相互靠拢、碰触和交头接耳,群体之间的结盟也需要用各种传言和“放话”去铺平道路。《水浒传》前半部分讲述的是各个小群向梁山泊这个大群归并的故事,而江湖上关于宋江的大量传闻便是促成这种归并的粘合剂。小说第五十七回至第五十八回写鲁智深、李忠与孔明等人分别在二龙山、桃花山以及白虎山占山为王,由于各自势单力薄,他们最终都投向了梁山的怀抱,在此过程中宋江的名头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五十八回鲁智深说:

  我只见今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明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可惜洒家不曾相会。众人说他的名字,聒的洒家耳朵也聋了,想必其人是个真男子,以致天下闻名。

  不光是鲁智深,许多好汉在未曾与宋江谋面之前,也都风闻其为人行事的风格。为什么人人都在颂扬宋江?深层原因是江湖上的小兄弟需要像“及时雨”一样的大哥形象,这种形象反衬出“白衣秀士”王伦等人的刻薄寡恩。文学是现实的反映,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除了用宗教、经济等方面的诉求来“创造出一种群体感”,还会编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之类的谶语,以便人们通过八卦途径将其广泛传播。《史记·陈涉世家》中“大楚兴,陈胜王”通过头天晚上的“狐鸣呼”发出之后,第二天相关的八卦立即在兵营中传播开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的就是人们一边议论一边用异样的眼光看着陈胜。

  “大楚兴,陈胜王”和“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都未获得应验,这样的事实好像是在告诉我们八卦于事无补,然而对于八卦的作用还应作更为细致的考察。现实生活中一些事情尚在未定之天时,各种传闻与风声会纷至沓来,形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观,等到各种相互矛盾的传闻平息之后,曾被反复“辟谣”过的某条八卦消息突然变成了事实,这种情况也许对许多人来说都不陌生。八卦当然不可能都成为事实,但一件事如果被人反复提起,说明其重要性或敏感性不容低估,人们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意愿、情绪和立场,确有可能影响到事件的进程乃至方向。但要说明的是,那些已然和行将成为现实之事不会引起太多议论。海德格尔认为,闲言的深层驱动力来自人们对“两可”之事的“好奇”,“一旦预料之事投入实施”,“闲言和好奇便失其大势”,“闲言甚至还气不过它所预料之事和不断要求之事现实地发生了。因为这样一来,闲言就丧失了继续预料的机会。”以现实生活里人们最喜欢议论的男女之事为例,如果某对男女交往的事实被坐实和公开,八卦爱好者们反而会感到失落,原因在于这剥夺了他们继续“爆料”的乐趣。《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婚事是贾府政治的集中体现,因为是否继续维持四大家族(贾王史薛)之间的联姻,关系着贾氏家族的未来,所以贾府上下无不对此事保持高度关注,就连不相干的外人也对此说三道四。小说围绕这件事情所作的叙述,让我们看到八卦天然倾向于传播模棱两可、不大靠谱的信息(如第八十九回和九十回中林黛玉听到的丫鬟议论均为空穴来风),而铁板钉钉、缺乏悬念的真实信息(如贾母拍板敲定的“金玉良缘”)则只在非八卦的正式渠道中流通。海德格尔说“谁要是以真实的方式捕捉一事的踪迹,他是不会声张的”,贾母、王夫人和王熙凤身边的仆妇就是如此,她们洞晓内情却个个守口如瓶,大观园里只有傻大姐这样的另类才可能口没遮拦。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周臻]“能织牡丹见奇功”:曹州绳编的文化研究
下一条: ·[王丹]语言文字类民间游戏的教育功能研究
   相关链接
·[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
·[毕雪飞]牛郎织女故事在日本中世的生成与叙事观的转变·[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
·[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张赵]疾病叙事的故事诗学分析
·[张静]贞孝、智谋与爱情:冯梦龙女扮男装故事书写中的双线结构与伦理叙事·[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
·[余红艳]景观叙事的故事诗学阐释·[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
·[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
·[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重塑与变异·[严曼华]边远人群的记忆书写:论通行叙事的在地转化策略与动力机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
·[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吴灿 柏仙爱]叙事、情感与认同:图像符号的文化构筑与共同体隐喻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王嘉炜 宋昕曌]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