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研究评析
作为生活知识,民俗是人类的“共同课”,作用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作为族群文化,民俗是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对内认同、对外识别的标志;作为意识形态,民俗是民族意识和国家意志的文化基础。从对民俗学术共同体民俗价值观的归纳总结来看,民俗价值三个维度的结论与民俗自身的价值特征是高度吻合的。整个研究过程使我们非常清晰地认识到:三个维度的价值结构,本身反映了民俗价值由小到大、从低到高的逻辑递进关系——民俗价值是分别对应着“人→人群→整个人类”不同层次的。这种递进关系还进一步告诉我们,民俗价值实际上存在着从具体到宏观的价值递进逻辑,即:从民俗对人类个体具体生活行为的规范起始,到最终构建宏大的、服务于整个人类生活世界的完整知识谱系,是一个在维度上层次递进的价值体系。
本项研究从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到研究结论的总结,首次采用了扎根理论方法。扎根理论方法在民俗学研究领域的使用,本身带有探索性和实验性,肯定会存在一些不足。“这种探索性研究的贡献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数据型研究结果,从所设计问题的指向性上来看,对于发现当下民俗学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联性有重要帮助”“这种研究方式尽管不能对民俗学内部不同学术派别、观点、方法、经验等进行深入考察,但首次以民俗学家对所研究民俗的价值判断和民俗研究的价值判断为中心,进行了访谈和数据分析的研究,因而将对民俗学界的自反性研究有一定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该项研究“不是以民俗学家多年研究成果、治学经历和经验等作为基础性资料,而是以数十份访谈记录作为分析对象,同时适度参考了这些学者的有关论述文字,所以不可能十分准确和深入地考察和理解这些被访谈人的学术经历、道路和思想发展轨迹,因而对民俗学家们的民俗观也不可能有非常全面的认识。所取得的结果,是对这些谈话记录做出了数据分析和数据型认知”。(81)
的确,本项研究的主要价值一方面在于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本身的探索性和实验性,另一方面,本项研究对国内17位著名民俗学者进行了深度访谈,获得了30多万字鲜活的口述资料,每一位学者的访谈资料,都是学者们对自己学术历程的一次深情回顾,这些资料本身就是非常鲜活而有价值的关于民俗学价值理论研究的口述史资料。
(本文原载于《民俗研究》2019年02期,注释从略,详参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