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学术共同体为对象的民俗价值观研究
价值观有鲜明的主观性、群体性特征。在社会人群中,“民俗学者”是一个与民俗价值观有着特殊关系的群体,他们在对民俗价值的认识、判断和定性上有话语权和主导权;他们也在自身价值观的主导下将民俗和民俗学的价值作用于社会,并以此来确定自身的学术和社会地位。虽然他们的民俗价值观不能完全取代民俗主体的价值观,但由于他们在话语权上有特殊优势,使他们的思想和观点能够直接地反映出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便利。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中国当代民俗学者,以当今活跃于民俗学领域的著名民俗学者的民俗价值观作为分析、归纳和总结的对象,即本项研究只是研究“民俗学者”这一特定群体的民俗价值观。
研究方法:以扎根理论方法为基础,将民俗学者的口述资料与文献研究成果进行“对读”研究,最终形成关于民俗价值的研究结论。按照扎根理论方法的技术规范、通过“半结构式深度访谈”(8)来采集“中国当代民俗学者”的口述学术资料;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访谈对象先前的研究成果进行学术史梳理,获得对应的理论观点;最后将学者们的口述资料与其研究成果进行“对读”研究,通过聚类、归纳,总结出当代民俗学者关于民俗价值的“共识”。
需要说明的是,扎根理论方法在社会学、管理学领域使用较多,技术路线相对成熟。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民俗学研究,是一次实验性探索。作者试图进行一次尝试,即使不成功,也能为其他学者提供一个教训!
(二)研究对象遴选
“民俗学者”是一个特定的学术群体,他们因共同的研究事业、共同的人文追求和共同的责任担当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共同体,也是价值共同体。
为公平起见,具体研究对象——受访学者的遴选,采取第三方推荐——通过问卷调查遴选的方式进行。(9)所获得的访谈对象见表1。
(三)半结构深度访谈与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是沿着两个途径展开的。一是通过现场深度访谈进行的口述资料收集;二是通过访谈过程中的询问和文献库检索获得学者们前期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从中提炼学者们关于民俗价值的学术观点。
1.学者访谈
对17位民俗学者进行访谈,采用半结构深度访谈法进行,提前设计了访谈提纲,提纲围绕“民俗价值”设计了10个关联性话题。
访谈时间:2016年7月27日-2017年2月12日。
访谈程序:包括4个步骤(具体见表2所示)。
2.文献检索
与研究主题对应的文献检索分为两部分。一是民俗学领域前期相关研究成果的简要梳理;二是17位受访学者的学术成果,在知网、《民俗研究》网站等几个重要资源库中进行对应检索,同时也根据访谈过程中学者们自己提供的学术信息进行定向检索。
(四)资料分析与研究过程
通过访谈,获得了30万字的口述资料。资料的分析、研究过程包括深度阅读、提取概念、归纳范畴、凝练主题、建构理论五个环节。
在扎根理论方法的技术规范中,前四个环节——深度阅读、提取概念、归纳范畴和凝练主题被称为编码,属于客观研究阶段;第五个环节为由客观到主观的研究阶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