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专家学者谈数字时代的非遗传承与创新
——腾讯非遗培训班
  作者:严圣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5-15 | 点击数:12687
 

   在数字时代如何对非遗进行保护与传承?曲艺与戏曲的区别是什么?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如何探寻其文化的基因与原型?5月13日,“腾讯非遗培训班”吸引了130多名互联网工作者现场聆听,两千多名腾讯员工同步观看了直播。

  据了解,此次培训班是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指导下,由中国民俗学会和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TGC腾讯数字文创联合举办的,旨在帮助互联网从业人员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非遗等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活化和创新。培训班邀请5位文化专家讲授非遗专项课程,推动互联网公司利用多元化的数字文创的形式对非遗进行更好地挖掘和呈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领域专家朝戈金认为,如今的非遗保护工作,从立档、搜集、整理到传播等环节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愿意跟腾讯一起以专业的合作方式来推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推动大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在数字时代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作为授课专家之一,朝戈金的授课题目是《非遗伦理原则与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问题》。他以老鹰之歌、千里走单骑等国内外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非遗伦理的12条原则。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以《曲艺的文化特征及其在数字化时代的应用》为题作了分享。吴文科从曲艺的概念、分类、特性等方面综合诠释了曲艺的文化特征,特别强调指出了曲艺和戏曲的不同之处。在内容为王的数字化时代,吴文科认为曲艺原创严重不足,亟待优质资源的接入,但优点是技术带来的传播进步,“希望腾讯能用现代化的、前沿的数字技术进行游戏开发,其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承载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叶舒宪的授课题目是《怎样探寻中国文化的基因与原型》,他从非遗四重证据法出发,总结出绵延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文化基因是玉石文化,对玉的崇拜和信仰。叶舒宪认为,以《山海经》为代表的深化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想象的原型范式,数字时代的游戏等文创作品可以更多从中国神话中汲取灵感和素材,创作出能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佳作。

  同济大学教授、著名玄幻小说家朱大可的授课题目是《如何处置我们的文化遗产》。他从灰姑娘、美人鱼等案例来讲述中外文艺作品中的文化原型。他表示,要注意区分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历史,哪些是传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朱大可提出,要想激活传统文化,就需要让将其与当下生活和现代性进行融合,比如《山海经》是一部具有全球视野的神话作品,对《山海经》进行数字化的呈现,也需要考虑其全球性基因,“还要寻找文化的内核,并且要对人性有深度的认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以牛郎织女为例讲述了《民间传说的在地化》。他认为理解非遗,就要深度理解非遗的活态传承和共享性原则,才能在数字时代创作出符合非遗伦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作品。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19-05-14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西北“非遗”花儿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下一条: ·“中国史诗传统”展在阿拉木图开幕,涉及中国20多个民族
   相关链接
·[巴莫曲布嫫]将青年的声音带到非遗保护最前沿·“数字环境中的非遗保护:互联网失序治理与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法制与新闻》杂志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
·[王璐]“遗产化”的意义延展:民族曲艺艺人关系重构与非遗创新·[宋嘉琪]坚守本真和顺时而变: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双重选择
·[彭清兰 陈明 谢康达]疍民文化的儒释道思想解读及其非遗保护·[刘朋鑫]近代上海城市宣卷人考论
·[林旻雯]民间信仰与非遗保护实践·[黄清喜 李欣芸]客家非遗与传统村落保护、振兴研究
·[葛颖娅]非遗表演中的身体展演研究·[杜韵红]从理念到路径:博物馆展演的非遗保护实践
·[陈钰文]非遗保护与传承视域下民间文学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陈奕青]论“社区”在非遗保护中的主体地位及其我国立法检视
·“中国非遗保护20年:成就、挑战与展望”学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