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田野报告

首页民俗学文库田野报告

[叶涛]作为传统信仰文化载体的祇园祭
——日本京都祇园祭考察札记
  作者:叶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4-13 | 点击数:7889
 

  三、京都祇园祭的仪式及其变迁

  祇园祭的仪式包括两大部分,其一是在八坂神社内举行的各类祭典,特别是在神社本殿内的仪式,这部分内容神道教色彩浓重,一般不对普通市民和游客开放;其二是在各个町街山鉾驻扎地举行的仪式性活动,以及宵山、前祭、后祭等最终以山鉾巡游为高潮的娱乐狂欢性活动,这些活动市民和游客都可以参与。

  虽然祇园祭中被关注度最高的是以山鉾为主的巡游活动,但是,祇园祭除去山鉾巡游,还有非常重要的以八坂神社三乘神轿为主的神舆出行(神幸祭)仪式,这是八坂神社所奉祀的主神离开本宫而巡行所辖社区,为辖区民众祛除瘟疫灾祸、保佑健康平安的十分重要的仪式性活动,这部分内容因其宗教色彩浓重,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据史料记载,早在12世纪中叶,描绘京都社会生活的《年中行事绘卷》第九卷中,便描绘有神轿返回祇园本社时行进在三条大道上的情景。神轿巡游的队伍,包括打头阵的四马四骑手、紧接其后的两把大伞、骑在马上的两个巫女、王舞、狮子舞和四把长矛,最后是五位骑着马的祭主。从平安后期(898-1184年)到镰仓时期(1185-1332年),祇园祭的主要活动就是以三顶神轿为主的巡游队伍和在驻跸的御旅所举行的祭祀神灵的各类乐舞活动。

  以山鉾为主的彩车巡游的出现要比神轿巡游晚了很多年,大约在14世纪中叶的南北朝时期,当时的贵族日记等资料中才出现彩车的踪影。但是彩车数量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在应仁之乱(1467-1477年)之前,参加祇园祭前后两祭的彩车数量达到了空间的58辆,其规模及其影响可与今天的祇园祭相媲美。对京都发展和日本历史影响极大的长达十年的应仁之乱,祇园祭被迫中断,直到明应九年(1500年)才得以恢复,恢复当年参加巡游的彩车数量为36辆,规模远不如从前。[注]进入江户时代(1615-1865年),祇园祭的宗教性祭典和山鉾巡游(彩车巡游)基本上被固定下来,大多延续至今。

  历史发展到明治初年(1868年为明治元年),日本社会处于历史大变革时代,加之迁都东京,祇园祭被迫停办,直至明治五年才恢复活动。这期间,对祇园祭影响最大的因素有二:其一,明治政府的《神佛分离令》,使祇园祭的宗教仪式完全成为纯粹的神道教仪式,佛教元素退居次位(只在部分山鉾会所和悬挂物中得以呈现)。其二,明治政府采用太阳历,祇园祭的活动日期也相应做了调整。按照旧历,前祭时间为六月七日,后祭日期为同月的十四日,改历后,经过数次调整,直到明治十年,才确定前祭和后祭的日期分别为新历的7月17日和24日。此后,带有鲜明的“明治色彩”的祇园祭的主要仪式一直延续至今。

  笔者于2018年7月在京都实地考察了祇园祭仪式活动,虽然勤于奔波,但只身孤影,分身乏术,对于仪式的观察首尾难以兼顾,而祇园祭的仪式繁杂,各类活动贯穿7月整整一个月,考察中常常情不自禁发出赞赏而又无奈的长叹。

  2018年度祇园祭的各类活动,以八坂神社印行的《平成三十年度祇园祭》手册最为详细,也最为权威,现择其要抄录如下:

  1日至5日:各山鉾町举行“吉符入”仪式。

  1日上午10时,长刀鉾町参与祇园祭活动的人员、特别是甄选出的稚儿参拜八坂神社。

  2日上午10时:在市役所,由京都市长主持“阄取式”,即决定7月17日前祭和24日后祭山鉾巡游顺序的抓阄仪式。

  2日上午11时30分:山鉾联合会成员参拜八坂神社。

  7日下午2时30分:绫伞鉾稚儿及其参与人员参拜八坂神社。

  10日至13日:鉾建(前祭)。

  10日上午10时:神用水清祓式。

  10日下午4时半至9时:祇园万灯会“迎提灯”。

  10日下午8时:神舆洗式。

  12日至13日:鉾曳初(前祭)。

  12日至14日:山建(前祭)。

  13日至15日:舁初(前祭)。

  13日上午11时:长刀鉾稚儿参拜八坂神社。

  13日下午2时:久世稚儿参拜八坂神社。

  15日上午4时30分:斎竹建。

  15日上午10时:生间流式庖丁。

  15日下午3时:传统艺能奉纳。

  15日下午8时:宵宫祭

  16日上午9时:献茶祭(表千家家元奉仕)。

  16日上午9时:丰园泉正寺榊建。

  16日下午6时30分:石见神乐。

  14日至16日晚间:宵山(前祭)。

  16日晚间:宵宫神赈奉纳行事。

  16日下午11时:日和神乐。

  17日上午9时:山鉾巡行(前祭)。阄改。

  17日下午4时:神幸祭。

  17日下午6时:神舆渡御出发式。

  17日至21日:山·鉾建(后祭)。

  20日至21日:鉾曳初、山舁初(后祭)。

  20日下午3时:宣状式。

  23日上午9时:煎茶献茶祭。

  23日下午2时:清祓式

  23日下午1时:琵琶奉纳。

  21日至23日晚间:宵山(后祭)。

  23日下午10时:日和神乐。

  24日上午9时30分:山鉾巡行(后祭)。阄改。

  24日上午10时:花伞巡行。

  24日下午11时:还幸祭。

  25日上午11时:狂言奉纳。

  28日上午10时:神用水清祓式。

  28日下午8时:神舆洗式。

  29日下午4时:神事济奉告祭。

  31日上午10时:疫神社夏越祭。[注]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张瑞娇]达州“元九登高”节俗探源
下一条: ·[毛巧晖]北运河的民俗印迹
   相关链接
·[毕雪飞]牛郎织女故事在日本中世的生成与叙事观的转变·[庄钧然]从信仰空间看瓦猫信仰的动态建构
·[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于佳卉]有神若飞来
·[姚琼]从怨灵到御灵:论古代日本御灵信仰的形成与吴越文化的关联·[杨宇]明清洛阳地区关帝信仰碑刻的生成机制研究
·[杨建国]山西应县龙王信仰及其演变初探·[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
·[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
·[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吴珂]微观视角下的“日本遗产”制度批判:物语建构、乡土逻辑与双方向利用
·[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王小蕾]海疆与内地的融合:明清以来岭南民间信仰在南海诸岛的传播
·[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王嘉炜 宋昕曌]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
·[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宋亦箫 宋博文]三星堆人的雷神信仰
·[商梦圆]陕西白水仓颉传说与仓颉信仰的日常表现形式·[裘兆远]太湖流域渔民的祖先信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