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黎亮:《中国人的幻想与心灵:林兰童话的结构与意义》
  作者:黎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4-01 | 点击数:6166
 
  书名:《中国人的幻想与心灵:林兰童话的结构与意义》
  作者:黎亮
 
 
 
       基本信息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8-03
  页数:340
  ISBN:9787100153577
 
 
 

  作者简介

  黎亮,华东师范大学文艺民俗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间文学、儿童文学。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林兰编中国民间童话的结构形态与文化意义》,相关论文发表于《民俗研究》《民族文学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等,著有《从前有一嘟噜童话》《节令》等书。

 

  内容简介

  林兰这个名字对于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的学者并不陌生,然而林兰到底是谁?林兰编童话集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一直以来关于它的专门、系统的研究寥寥无几。作者便选取了这一课题,以林兰编八本民间童话集为对象,借鉴普罗普结构形态分析方法,将林兰童话分为五个类型,以跨文化文本比较寻找林兰童话类型的独特性,同时考虑结构类型与文化意义的关系。作者从整合本土经验和现代性诉求这两种视野对林兰童话进行阐释,试图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述说本土文化面向现代性的经验和问题。本书为“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民间童话作为人类经验的幻想性表达,具有稳定的结构模式和意义关怀,即通过获得宝物、难题考验、死亡复活等情节隐喻人的成长与幸福。

  林兰编中国民间童话为我们展现了那个年代的民族心灵世界,提供了理解自身文化的资源和契机。本书作者通过对林兰154篇民间童话的类型研究和文化阐释,探索中西幻想故事的结构性差异,思考故事结构与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对应关系,展示中国人的幻想与经验如何被写入讲述“成为一个人”的童话中。

 

  专家推荐

  ★读完书稿,已是暮色四合。但我心里的欣喜难掩,实为中国童话研究园地里的这棵新苗的破土而出感到高兴和鼓舞。书稿语言优雅流畅,且富思辨色彩,洋溢着个性化的情感表达,显示作者的学术领悟力和文学功底。

  ——陈勤建(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民间童话以童真、童趣、童味见长,趣味中寓哲理,小故事中现大道理。林兰选编的八册民间童话集,因其原汁原味而广受赞誉,成为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畅销书。该书作者以年轻妈妈的亲身体验,解读童话;以学术的眼光,剖析童话,揭示幻想背后隐藏的人类经验和智慧、趣味中寓含的人生哲理,带领读者理解民间童话,发现童话的现代价值。

  ——郑土有(复旦大学教授)

  ★作为中国民间童话早和重要的搜集者,林兰女士早已“被消逝”于历史的尘埃之中,近百年前风靡中国的林兰童话本身,对当代中国儿童也已经显得陌生——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藏在民间童话里的中国心灵,却是恒久的存在。黎亮女士追慕林兰,努力寻觅民间童话的源头,以现代的体验,阐发童话中悠远的精神内核,在这巨变的时代,发掘出既古老又崭新的中国文化资源,让我们重新理解千百年来藏在民间的中国心灵之根。

 

  ——涂志刚(乐府文化出版人、《新京报·书评周刊》前主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民间童话与现代性

  第二节  方法和思路:经由结构形态之比较探索文化深层之自我

  第二章  林兰童话的辑录特色与价值

  第一节  “林兰女士”与童话传承

  一、林兰:李小峰与赵景深

  二、林兰女士:童话与女性讲述者

  第二节  林兰之前的童话出版状况

  第三节  农耕文化形态的记忆笔录与潜在的现代性文本

  第三章  童话观与文学观:林兰童话编写的理论话语

  第一节  民俗学立论的童话与“现代性”启蒙

  一、西方浪漫主义对民间童话的创造性转化

  二、中国民间童话研究的个性启蒙话语

  第二节  儿童观对文学观的书写

  一、民俗学建构的儿童观

  二、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观

  三、原始思维与现代性

  第四章  类型与异文:林兰童话的结构模式及主题运作

  第一节  林兰童话的五大类型

  一、得宝型

  二、失宝型

  三、考验型

  四、离去型

  五、滑稽型

  第二节  异文与主题运作

  一、异文对主题的强化

  二、异文对主题的弱化

  三、异文对主题的变奏

  四、异文对主题的杂糅

  第五章  成“人”的核心意识:林兰“得宝型”童话解析

  第一节  赠予者形象的变迁

  第二节  善良的人与有力的人

  第三节  神圣空间的营造

  第六章  文化心态的冲突与自我迷失的寓言:林兰“失宝型”童话解析

  第一节  知足:取宝观念中的农耕心态

  第二节  进取:取宝观念中的商业心态

  第三节  自我迷失的寓言

  第七章  男性话语与女性话语:林兰“考验型”童话解析

  第一节  男性的第二次诞生:林兰“解难题”童话解析

  一、成人与成婚的融合

  二、死亡考验与复活之力

  三、第二次诞生与神判的婚姻

  第二节  女巫与父权:林兰“龙女”与“百鸟衣”复合型童话解析

  一、女鸟——巫的形象

  二、“换衣”母题中的父权意识

  第三节  女性的复活:林兰蛇郎童话解析

  一、林兰《菜瓜蛇的故事》

  二、换装母题与女性成年

  三、变形复活与女性之力

  四、大姐的三种角色

  第八章  从仙妻到兽妻的沉落:林兰“离去型”童话解析

  第一节  妻的离去:历史文本与基本原型

  第二节  婚姻禁忌与女性地位的沉降

  第三节  仙界、兽界与无意识

  第九章  制笑机制与狂欢形象:林兰“滑稽型”童话解析

  第一节  林兰“滑稽型”童话的制笑机制

  第二节  林兰“滑稽型”童话的狂欢形象与意义

  第三节  滑稽童话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第十章  民间与现代的融合:林兰童话改编原则及实例

  第一节  林兰童话改编策略

  第二节  林兰童话改编实例

  结语

  余论  民间童话与儿童戏剧教育

  一、讲故事:多个异文展示故事创作缝隙

  二、理解故事:把动作、语言、场景玩出来

  三、戏剧呈现:复演、想象与再创

  附录一  林兰民间童话目录

  附录二  林兰童话结构形态分析释例

  附录三  林兰童话原文选录

  附录四  林兰童话讲述实验照片

  参考文献

  后记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麻国庆 朱伟 :《文化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一条: ·[法]吕敏 陆康 主编:《香火新缘: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的寺庙与市民》
   相关链接
·[石子萱]高塔上的长发新娘·[杨丽嘉]颠覆:杰克·齐普斯童话理论的批判之维
·[梁珊珊]林兰《徐文长故事》系列文集的复调意涵探析·[陈泳超]吕蒂的童话文体研究解析
·[石林兰]庙会文化与当代乡村社会建设·[陆慧玲 李扬]菲尔德对女性民间口头叙事的搜集与创编
·[施爱东]大团圆何以成为元结局·很久很久以前,《格林童话》想说的是什么?
·[孙正国 雷娜]杰克·齐普斯的创造性讲述实践观·[杰克·齐普斯]沃尔特·迪士尼的文明化使命:从革新到复兴
·[王丽清]论安徒生童话中景物描写的意义·[张举文]文学类型还是生活信仰:童话在中国的蜕变及其思考
·[岳永逸]故事流:历史、文学及教育 ——燕大的民间故事研究·[日]西村真志叶:《中国民间幻想故事的文体特征》
·【讲座预告】张举文:文学类型还是生活信仰(北大,5月23日周三15:10)·[户晓辉]麦克斯·吕蒂
·[毛巧晖]1949-1966年童话的多向度重构·[车锡伦]“林兰”与赵景深
·[刘守华]千年故事百年追踪·对话刘守华:为什么中国没有《格林童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