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新考工记”见人见艺见心
  作者:薛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1-24 | 点击数:9758
 

  见艺:一场关于传统与当代的“匠艺”呈现

  与以往展览不同的是,许多手工艺大师亲自参与布展。正如本次展览法方策展人代表、法国HEART&crafts公司总经理盖尔·迪普雷所言:“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作品的安装过程就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样被视为是作品的一部分。布展过程既是参加本次展览的手工艺大师交流与展示自身技艺的过程,也是感受不同类型手工艺术家精湛技艺的过程。”

  拥有法国文化部“艺术大师”荣誉称号的艺术家希尔万·勒·冈与中国非遗项目苏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健共同以“扇”为主题创作了相关作品。“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折扇最不可思议。中国折扇讲究文和雅,突破了单一材料和形式,是精致的艺术品,这和中国伟大的历史文化有关。”希尔万·勒·冈说。王健表示:“希尔万·勒·冈的作品视觉冲击力强,可以看到很多现代的意向与思维。我想我们可以在‘文人扇’的基础上借鉴学习,探索一种雅俗共赏的形式。”

希尔万·勒·冈“扇”主题作品《向“风神”致敬》

  展览中,中法艺术家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加入了他们对当代生活的理解。作为展览海报亮相的作品《无限》出自法国艺术家纳撒尼尔·勒·贝尔之手。该作品内部将黄铜片进行捶打和抛光处理,借数学符号表示“无限”主题,利用真空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内部空间的金色光亮与外壳哑黑光泽的关联,金属薄板曲线的柔韧性与平直顶部之间的相关性,塑造了引人入胜的复杂形象。

  如果说《无限》揭示了手工艺的“无限”多样性,那么刺绣作品《网络天下》则展示了中西技艺与理念的融通与辉映。该作品悬挂在展厅中,通过光线照射在背后的墙壁上,映出一幅光影画,形如一个个分裂的细胞。作品创作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台绣第三代传承人林霞介绍,这幅刺绣制作了5个月,借鉴了西方刺绣“以破立新”的艺术风格。“中国传统刺绣风格一般是做加法,不破坏布料本身,西方则更多运用镂空方式给刺绣做减法。中西技法虽有不同,但艺术审美是共通的,可以相互借鉴。”她表示,“希望刺绣工艺不仅停留在传统文化层面,要融入现代生活。”

  见心:一次匠心独运的文明交流互鉴

  《考工记》开宗明义指出:“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这充分说明了“百工”这一“职位”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法语里,手艺人的单词是“Artisan”,前半部分即“Art”(艺术)。手工艺术在法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十分突出。

  “法中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都高度重视古老技艺保护与创新。”法国驻华大使黎想表示,“2018年,法中两国之间进行了频繁的各领域交流。我相信,今年两国文化领域的交流会更加丰富。文化交流与文物保护是两国元首一致认同的重点合作领域,没有文化的对话交流就没有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没有文化多样性就没有创作上的自由。所以,法中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会为世界文化融合起到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现代机器的广泛应用,在解放人类双手、拓展人类智力的同时,让人们前所未有地意识到带有鲜明个性特征和民族情感的手工艺品具有的巨大魅力。本次展览就是对这一殷切期望的回应,也是对工匠精神的直观阐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表示,在中法建交55周年之际,这场大国工匠之间的对话无疑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又一盛事,将为促进两国人民的深入了解和深厚友谊作出新贡献。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9年1月22日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北京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突出非遗特色和冬奥主题
下一条: ·国图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启幕
   相关链接
·[刁统菊]冬至节俗的传承动力探析·[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喻颖 林毅红]新时代湖北汉绣文化基因传承研究
·[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杨雨彤 胡燕]金陵茶文化聚落的活态传承探析·[杨赫]互联网场域中口头文学传承的动力机制分析
·[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徐子清]从黔东南到佛山:来粤务工侗戏艺人群体的异地传承与保护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