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国图启动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工作
  作者:李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1-18 | 点击数:8127
 

  作为多民族国家,我国有28个民族的人口数量少于30万。这些人口较少民族拥有悠久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记忆,并通过口头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近日,国家图书馆正式启动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工作。

  口头传统的内容既包括讲唱形式的民歌、歌谣、史诗、谚语、格言,也包括口述历史、生产生活技能等,是认识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钥匙”。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脱贫攻坚的开展,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很多口头传统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和场所正在减少甚至濒临消失,口头传统内容也面临流失的风险。

  鉴于此,国家图书馆秉承“抢救为主、兼容并包、科学致用、永续开放”原则,启动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工作,将分典藏记录、保存服务、传播推广三个阶段逐步展开。今年将完成相关试点工作;2019年至2023年,将以民族为单位、以省区市为区块,逐步进行口头传统的记录典藏。之后,将在记录基础上进行资源的翻译、编目和保存,典藏资源也将全部上线,供读者检索使用,并持续推进典藏成果的转化、传播与推广。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9年1月18日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2019”在京开幕
下一条: ·北京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突出非遗特色和冬奥主题
   相关链接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
·[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
·[王威]新媒体语境口头传统的新生性发展·[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
·[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
·[郭翠潇]国际档案理事会RiC档案著录标准对中国口头传统建档语境描述的启示·[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祝鹏程]口头传统研究可以为曲艺研究带来什么?
·[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王艳]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口头传统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
·[王威]新媒体语境下的口头传统演述·[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
·[普泽南]1950年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电影放映述略·[段淑洁]云南少数民族孤儿娶妻故事的类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