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杨利慧]世界的毁灭与重生:中国神话中的自然灾害
  作者:杨利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1-11 | 点击数:10122
 

   摘要:中国灾害神话中蕴含着生活于这片土地上的先民对灾害的深刻记忆及其应对经验和伦理,其中既有同世界其他民族相似的情节,也有独具的母题和特点:治水、补天、射日、兄妹婚等母题表明,中国灾害神话的叙事核心并不在于强调人对神的被动服从,而在于主动征服灾害。神话中所强调的“主动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以克服灾害,哪怕付出巨大代价”的精神,以及“灾害的发生是对人类失当的道德和行为的惩罚”的观念,都使中国灾害神话具有鲜明的道德教诲基调,形塑了中国人的灾害伦理观。它为后世的观念和行为提供了镜鉴,并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的灾害叙事。

  关键词:自然灾害;中国神话;灾害伦理;灾害叙事

  作者简介:杨利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教授(北京100875)


  “灾害”无疑是当代社会中的一个关键词。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干预能力不断提高、干预程度不断加深,各种天灾人祸日益频繁地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从洪水、干旱、地震,到雾霾、温室效应以至核泄露……灾害的发生牵动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心,人们对灾害相关知识的渴望以及应对策略的需求日益高涨。与此现实需求相应的,是学术界对于灾害的研究日益显著,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在自然科学之外,灾害社会学、灾害人类学以及灾害民俗学等学科相继出现,并不断推进有关探讨,对于认识灾害与人类社会、文化、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作为一位神话学者和民俗学者,这次来日本参加“东北亚的地质稳定性与人类适应”(Geologic Stabilization and Human Adaptations in Northeast Asia)的多学科主题论坛中的“自然灾害与宗教、神话”工作坊(Natural Disaster and Religion/Mythology),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神话最早记录了人类对自然灾害的记忆及应对灾害的策略,为后世的相关知识和行为提供了源泉和典范,因此神话学为我们认识“什么是有关人类适应和应对自然灾害和灾难的既成知识?”[注]深有裨益,其视角在有关灾害的多学科研究中不可或缺。

  神话主要讲述的是有关神祇、始祖、文化英雄或神圣动物及其活动的叙事,它解释宇宙、人类(包括神祇与特定族群)和文化的最初起源,以及世间秩序的最初奠定。[注]在神话中,灾害的发生往往不是局部性的:即使是洪水、地震、干旱等常见的灾难类型,波及的范畴也是宏大的宇宙、整个世界和人类。因此,灾害神话通常讲述的是世界的毁灭和重生,主要内容是宇宙秩序和人类生活秩序的破坏、恢复、调整和重新建构。

  在中国56个民族中,灾害神话不仅形式多样,数量丰富,而且流布也十分广泛,其中涉及到灾害的形式、灾害发生的原因、灾害中逃生的方式、灾害的治理,以及灾害之后恢复世界秩序的过程等等。这些神话以叙事(即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上古时期世界范围内发生的毁灭性灾难,以及世界秩序在毁灭之后的恢复与重建。可以说,中国灾害神话中铭刻着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先民们对灾难的深刻记忆及其应对灾害的经验和伦理。在漫长岁月中,这些记忆、经验和伦理世代相传,持续在后来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产生影响。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灾害神话中既有同许多国家相同的类型和母题,也有不少特殊的形式以及精神内核。

  本文将以《中国神话母题索引》(以下简称为《索引》)[注]为线索,首先梳理中国多民族灾害神话中涉及的主要神话母题,分析其中所表达的人们对灾害的认识和感知,展示中国学者对其中牵涉的相关问题的看法和论争;其次,将考察中国灾害神话的主要特点以及其中体现出的灾害伦理(ethics of disaster),并进一步反观灾害神话如何持续影响着中国人的灾害观,深刻地形塑了当代中国的灾害叙事。

  一、灾害的主要形式

  在中国各民族神话中,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形式是洪水、天塌地陷、多日(月)并出、火灾以及地震等。

  1.洪水滔天(《索引》编号为900)

  同诸多其他国家的情形一样,世界性洪水(world flood or cosmic flood)是中国神话中最常见的灾难形式。著名汉学家D.博德(Derk Bodde)曾指出:“通观中国种种神话题材,萌生最早、流传最广的为有关洪水的题材”,[注]这的确是行家之论。在流传最广的四类灾害神话(包括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羿射十日以及洪水后兄妹再殖人类神话)中,除射日神话之外,其余均与洪水有关。根据神话学者陈建宪的统计,在中国40多个民族中,都流传着洪水神话。[注]

  神话中对洪水造成的世界和人类的毁灭惨状往往有生动描绘。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大禹及其父亲鲧的时代所发生的洪水灾害几乎摧毁了整个人类生活的秩序。《孟子·滕文公上》云:“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流传在云南楚雄彝族人中的创世史诗《梅葛》中,对洪水的描述非常形象:

  狂风和暴雨,越淹越厉害,水声隆隆波浪翻,普天之下都淹完。……洪水滚滚接着天,海鱼吃了天上的星星,螃蟹也在天上跑,白天黑夜分不清,只有水声风浪声。洪水淹了七十七昼夜,……人种没有了,人种死光了。[注]

  这些描述显然反映了洪水带给人们的刻骨铭心的恐怖而惨痛的记忆。

  2.天塌地陷(961)

  神话中发生的灾难既有现实中常见的形式,比如洪水、地震、火灾等(尽管夸大了程度和规模),也有神话中特有的灾害,比如天塌地陷带来的更大范围内的宇宙毁灭。《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述了这样一场灭世灾害:“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这段话生动地描述了一次巨大的宇宙毁灭事件:在遥远的古代,天地间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灾难:支撑天宇的四根天柱倒了,大地裂了开来;天不能尽覆大地,地不能遍载万物;大火蔓延,洪水泛滥,各种凶猛的禽兽乘机为害,吞食攫取人们的生命。宇宙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在吉林省长春地区流传的《女娲补天》神话中这样描述这场灾难:“地往东南陷,海水咕嘟咕嘟往上涌;天往西北塌,大窟窿小眼子的,连星星都装不住了,一个个噼里啪啦往下掉。”[注]

  在这类神话中往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宇宙观:第一、天空是由石头一类的物质所构成的;第二、有多根(四、八、十二根不等)撑天柱支撑在天地之间;第三、天空覆盖着大地。由于撑天柱的倒塌,造成天塌地陷,也带来了洪水、火灾以及猛兽的侵害,这无疑是一场世界性的大灾难。

  3.多日并出

  多日并出及其造成的极大旱灾也是中国神话最常讲述的灾难类型之一(No.232.1.1,887,952)。太阳的数目从二到十二不等,最多的数目是七十二个。[注]该母题的较早记录出现在《淮南子·本经训》、《楚辞·天问》王逸注等书中,都说:尧的时候,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民无所食。在黑龙江省同江县流传的一则赫哲族神话中说:“早先,天上有三个太阳。它们挂在天当腰,毒辣辣的,像火盆一样。老百姓真坑苦了,晒得透不过气来,热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地里的禾苗刚冒芽,就被晒死了;江河里的水,全被晒干了;山上的树,晒得枯焦焦的,都死了;所有的飞禽走兽,也都聚在海边,藏在洞里,不敢出来。”[注]这些神话都生动地描述了多日并出造成的旱灾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4.火灾(951)

  在浙江省一带流传的现代民间口承神话中,造成世界毁灭的巨大灾难往往是火灾:从天而降的油雨引发了大火。有时候这火灾也连着旱灾。比如在浙江湖州地区流传的《油雨浇旱地》神话说:

  很老很老的辰光,天下遇到一次从未见过的大旱灾,一连九月零九天没有落下一滴雨来。……到了九个月零十天,天老爷一变脸,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呼啦一下落起大雨了!可是,没料到落下来的却是油雨。油雨落到火烫的旱地里,滋啦滋啦地爆出火头,升起青白色的烟气来。油雨落到哪里,大火烧到哪里。只一歇歇辰光,到处都成了火翻火腾的火海!人们好像发疯一样四处奔逃求生![注]

  有时候,火灾的发生形式是天上先降下棉花,接着降油雨,最后落下火种,进而引发了一场毁灭全世界的巨大火灾。

  5.地震(958)

  在中国古人的宇宙观中,除了天空由撑天柱支撑之外,大地也常有对应的撑地柱支撑,大地因此才不至于陷落,不过更多见的是,大地由某种神圣动物在地下支撑着。这类神圣动物有牛、龟、鱼、蛇、象、鲸、龙、鸡等。每当神圣动物翻身、眨眼、呼吸或者休息的时候,便会发生地震。例如新疆哈萨克族的神话说:起初,地摇晃不定,创世主迦萨甘就拉来一头青牛,把地固定在牛的犄角上。牛只用一只犄角支撑。每当大青牛把大地从一只犄角倒换到另一只犄角上去的时候,就会发生地震。[注]

  除了上述灾害之外,中国神话中讲述的巨大世界灾害还包括持续的寒冬(953)、大雪(954)、热风(955)、瘟疫(956)等。这些自然灾害都造成了世界和人类的毁灭。

  那么,神话中所描绘的这些灾害真的发生过吗?中国学者大多认为:神话是一个民族口传的神圣历史,群体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战争、宗教变革、自然灾害等,常以特殊的形式反映在神话中,并由此保存在共同体的集体记忆之中;灾害神话的产生,是自然界实际发生的灾难(如洪水、旱灾、地震、火灾等)在神话中的曲折反映,发源于“对实在发生过的灾变的记忆”,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至于这一灾变是地域性的洪水、地震、海啸,还是第四冰河期的世界性洪水泛滥,则众说不一。[注]有些学者力图找到这些灾害的确切历史渊源,比如民族学和考古学者宋兆麟认为:上述灾害神话中的洪水泛滥具有真实性,“是人类对一万年前后冰期结束后自然环境的回忆”,由于当时气温由寒冷转为温暖,积雪开始融化,降雨量也不断增加,所以造成洪水滔滔,淹没大地,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的灾难。[注]也有地震研究专家认为女娲补天神话中讲述的天塌地陷大灾难其实是上古时期的一次陨石雨撞击事件,大概发生在全新世(距今约一万年左右的地质时代)中后期的今河北平原一带。[注]不过,大部分中国神话学者认为神话是幻想的产物,它们具有真实的内核,但是很难将其与历史一一对应。

  二、灾害发生的原因

  灾害为什么会发生?在中国神话中,有时候并没有特殊的解释,就是自然的大雨、地震等引发了灾害。不过也有很多神话详细解释了灾害发生的原因,其中最常见的,一个是神祇之间的战争(853),一个是对人类罪恶的惩罚(851,908)。

  关于神祇之间的战争引发大灾难的神话,最著名的便是“共工怒触不周山”了。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说共工与颛顼争当天帝,失败后一怒之下撞倒了相传为天柱之一的不周山。于是擎天的柱子被撞折了,系地的绳子也断了,天向西北方向倾斜,因此日月星辰都向西北运行移动;地向东南方塌陷,所以水流尘土都向东南流泄沉淀。在有的异文中,与共工争帝并引发宇宙灾难的神祇是祝融。

  另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天神对人类的惩罚:人类由于浪费粮食、懒惰或者不敬神等不义行为,遭到了神的处罚。比如浙江省东阳县的《兄妹成亲》故事中说:上万年前,世上到处都是人。人太多,便你争我夺,你偷我抢,天下勿安宁。有一天,女娲娘娘化作叫化婆来人间讨食。她讨到东,东勿肯给;讨到西,西勿肯给,讨了九九八十一天,勿讨到一滴水,勿讨到一粒饭。女娲娘娘灰心了。这时候有对名叫丁、冬的兄妹拿出自己仅有的食物给女娲吃,于是神便将灾难来临的消息预告给这对“有良心”的兄妹,使他们在灾难中得以逃生。[注]

  天神对人类的不义做出惩罚是一个世界性的母题,在中国文献中它很早便已出现。例如,在《尚书·吕刑》《国语·楚语下》和《山海经·大荒西经》等中,都记载了“绝地天通”的故事:起初天地之间原本是可以相互交通的,后来因为蚩尤带着苗民在下界作乱,彼此欺诈,不讲信义,滥施刑法,违背了神人之间的誓约,于是天帝颛顼就命令大神重把天往上举、大神黎把地往下抑,从此断绝了天地之间的通路,人便无法再上天,神也无法再下地了。可见“灾难源于上天(天神)对人类不义的道德和行为施加的惩罚”的观念由来已久。这类观念反映出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人与自然万物可以相连通、相互感应,天能预示灾祥,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直到今天,这样的观念一直构成了中国人的灾害伦理观的重要内容:人的不当行为能为上天所感知,并降下灾害以示惩戒;人通过修身正己,便可以化解灾祸,遇难成祥;唯有心地善良的人能在大灾难中得救(969.1)。

  三、灾害的预告

  灾害发生之前,常有预兆或者预告(870)。在神话中,告知人类灾害即将发生的往往是神祇(872)或者乌鸦、牛、乌龟等各种动物(871、873)。灾难的预兆包括石狮子出汗、石龟或者石(铁)狮子的眼睛出血或者变红、城门出血、石臼出水等,尤其以石龟或石狮的眼睛出血或者变红最为多见。比如一则流传在河南南阳地区的神话说,古时候有兄妹俩,他们念书的地方有个庙,庙里有个和尚,门口有个铁狮子。和尚告诉兄妹俩每天给狮子肚里填馍,并告知如果看见铁狮子的眼睛红了,就赶紧钻到它的肚里去。后来有一天他们看见狮子的眼睛通红了,就赶紧钻了进去,等他俩出来一看,才知道是天塌了下来,人都死光了。[注]

  石龟或石狮子眼红(或口出血)预示灾难降临的母题,在古代文献中也早有出现,不过与之关联的往往是地方性的灾难,通常是城池陷落为湖。比如南朝梁任昉所著《述异记》卷一中记载了一则陷湖传说:“有书生遇一老姥,姥待之厚,生谓姥曰:‘此县门石龟眼血出,此地当陷为湖。’姥后数往候之。门使问姥,姥具以告。吏遂以朱点龟眼。姥见,遂走上北山,城遂陷。”有些学者推断:这类母题原本常常与陷湖传说相连,后来才与洪水后兄妹再殖人类神话粘合在一起,从而使其中的地方性灾害演变成了一场宇宙毁灭的大劫难。[注]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淇源】

上一条: ·[赵洪娟]潮汕“出花园”成人礼之祆教因素探究
下一条: ·[罗瑛]视觉描述与族群边界:历史书写中的景颇族认同考察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
·[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
·[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之心]浅析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流变过程及成因·[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
·[石力]都市怪谈中的神话:关于神话的第N种猜想·[吕树明]蚩尤神话的跨文体演绎与重构实践
·[卢秋彤]当代神话与“神圣性”研究该走向何方·[刘悦康馨]数字媒介时代神话传统的审美实践
·[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刘蓓]精神人文主义视野下旅游景区中的神话主义
·[林玲]炎帝神话的族源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李一凡]上古史演义中的神话历史书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