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腔谐四声——曲腔的律化
在昆腔大盛之前,因普遍采用“倚声填词”的制曲方式,一定程度上,曲牌存在“定腔”特征。明魏良辅云“曲须要唱出各样曲名理趣,宋元人自有体式。如【玉芙蓉】【玉交枝】【玉山供】【不是路】要驰骤;【针线箱】【黄莺儿】【江头金桂】要规矩;【二郎神】【集贤宾】【月云高】【念奴娇序】【刷子序】要抑扬……”魏良辅改良昆山腔,创制新腔,要求五音须从四声。昆曲开始新的字腔关系——依字声行腔。即曲腔走向与字声走向相一致,不同字声有了相对固定的腔格。依字行腔的具体规则,已有诸多前贤做过陈述总结,此处不作展开。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种与倚声填词完全不同的做法。从音乐创作的角度而言,一是先谱曲后填词,一是先作词后制曲。如果文词与曲调追求和谐统一的关系,则一定程度上,后序工作需要受到前序工作的制约。依字行腔其实是对于曲腔的律化。据此规范制曲的过程是:先作词,再点板(根据文意确定节奏),然后根据词中每个字词的四声来谱曲。这一过程告诉我们,谱曲的过程完全是根据这段曲文中具体的文词来进行的。旋律依据字词的四声,再对过腔接字进行艺术的处理;乐“住”之处可以根据词中的停顿、韵脚等自由地安排。这段曲文是否符合格律,无关紧要。戏曲史上,“格律”与“辞采”之争未曾停歇,许多佳作因偶有违律便被诟病、窜改。但事实上,这些违律的作品有太多在后世被广泛传唱。正是这种依字行腔的腔律,将这些不合律的作品从严格的文体格律中解放出来,为曲律的松动提供了可能。
明中叶后,曲坛呈现北衰南长的趋势,与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不无关系。经济的繁荣必定推动文艺的繁荣,群众对娱乐消遣活动的需求也相应增长。从明代戏曲作者的地域分布来看,江南地区戏曲作家数量统领全国。商业、文化活动等事宜的频繁往来,将文艺风尚带至北方,是以全国范围内,南曲势头都盛于北曲,以至后世之弦索,都是名北而非真北。而需要指出的是,压倒北曲的南曲,已不是早期的南戏,而是经过了文人改良(很多是江南文人)的南曲。地域因素起到推动作用的同时,戏曲发展的内部要素仍是主要原因。从重北轻南,到以昆腔为宗,实质是从曲辞的律化转向曲腔的律化。
(二)戏曲受众的倾向与戏曲发展走向
戏曲的受众包括戏曲所有的传播对象。然而,戏曲地位的提高有赖于文人的参与。正是文人总结、提倡、制定种种规范,它才能成为文人赏玩的艺术品,能够被提到等同于“乐府”的地位,甚至在清代进入官方的视野。戏曲无论是剧本创作还是声腔艺术,它的发展变化过程无不取决于文人的干预方式。掌握话语权的士人阶层是影响,甚至决定戏曲发展走向的受众群体。因此,谈及戏曲受众的审美倾向,主要还在于社会精英阶层的审美旨趣。
论曲之高下,北高南下到南高于北,看似欣赏者的倾向发生了变化,实际上却体现着恒定性——全方位的精致化。在古代,戏曲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文艺形式,无法摆脱依附文人的命运。在文化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才有可能生存发展。它存在精雕细琢的空间,才禁得起文人的赏玩。曲律作为文体的规范固定之后,众人都承认并已经从主观上尽量按此规范写作,文人的关注点自然转向腔辞关系的细致玩味。明代多格律谱,却鲜有音乐谱,而至清代,尤其是清中叶至晚清民国时期,戏曲工尺谱的数量急剧增加,一方面当然因为工尺谱本身的发展趋于完善,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腔律严格,准绳有定,故而需要“定”谱,这与明代格律谱的涌现情况是如此相似。从曲律到腔律,律化是一贯的追求,审美倾向并未发生变化,只是精致化的对象发生了转移。
当下,大部分戏曲剧种的发展方向仍受到精英阶层审美情趣的影响。无论是古代的士人阶层还是今天的精英阶层,其对文化艺术的要求总是内容深刻化、形式精致化。当代戏曲,在文体、曲腔都律化到极致后,已没有多少空间能够去开拓。在要求深刻内涵的同时,则转向细致地雕琢戏曲的方方面面,追求一种全方位的极致美。目前的戏曲分工极细,就戏曲院团工作人员而言,便有编剧、导演、演员、乐队、唱腔设计、音乐设计、服装设计、造型设计、舞美设计、灯光师、音响师、化妆师、道具师、场务等等,每一类工作的从业人员都需经过专业的训练方可胜任。
上文已提到,曲腔的律化给文律松动带来可能。当代戏曲发展,腔律松动已是不争的事实。戏曲的发展方向仍旧把握在精英阶层手中。虽然市场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重点,但随着民众整体素质的提高,观众的审美也趋于精英化,追求戏曲各分支的精致化仍是受众不变的倾向。以辞律来诟病南曲,以腔律来批评北曲,都是戏曲发展中追求精致化必不可少的过程。这一过程告诉我们,总结规律,成为规范,是为创作而服务,但它如果成为束缚,当然应该适当地打破。同样的,在今天,戏曲要发展,定会在各方面进行新的尝试。因此,在戏曲发展的阶段,我们不当急于否定新的事物。在一次次大胆的探索中,一次次与其他艺术的碰撞中,可能会再现新的火花,登上新的高峰。
(本文原载于《文化遗产》2018年04期。注释从略,详情参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