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北师大文学院召开“‘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2-10 | 点击数:5560
 

  2018年12月8日—9日,“‘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afeguarding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承办,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olklore Societies,IFFS)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协办。

http://wxy.bnu.edu.cn/2018-12/201812101020444968129.jpg

大会开幕式

  参加本次会议的与会学者共40人,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和青年骨干。外国专家13人,来自包括日本、韩国、美国、比利时在内的11个国家,其中7位学者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希腊、塞尔维亚、波兰、保加利亚、伊朗、越南和印度。国内专家27人,分别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辽宁、内蒙古、新疆、贵州、广东、广西等地的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幕式由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杨利慧教授主持。

http://wxy.bnu.edu.cn/2018-12/201812101020444964157.jpg

大会现场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守军、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朝戈金、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主席代表Michael Foster、北师大文学院分党委书记康震出席了开幕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前主任、现日本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顾问爱川纪子、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俊华教授分别做了大会主旨发言。

http://wxy.bnu.edu.cn/2018-12/201812101020444963137.jpg

王守军副校长在会上发言

  王守军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欢迎大家的到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任务;中国通过自己的实践不仅推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为教科文组织的相关工作贡献了中国智慧。他提到今年9月北师大刚成立了“一带一路”学院,希望依托北师大多学科的优势,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让“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

http://wxy.bnu.edu.cn/2018-12/201812101020444969062.jpg

朝戈金教授发言

  朝戈金教授在讲话中指出:“一带一路”的倡议,是要通过各个国家文化上频繁的交流和接触,增进彼此更多的了解和欣赏、学习和借鉴,从而消除误会,减少冲突,因而有益于人类整体;通过本次会议这样一个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能听到不同国家的乡村建设经验,激发学者不同的思考,让知识服务民众、服务人类的文明进步,本次大会就是一个服务过程的生动、实在、具体的体现。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Michael Foster教授宣读了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主席Timothy Lloyd先生发来的贺信。Lloyd先生表示:期待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到联合会中来;美国民俗学会与中国民俗学会合作开展了多项活动,希望建立民俗学者和民俗学研究者之间更好、更活跃的网络,在未来继续保持这种伙伴关系。

  北师大文学院党委书记康震教授代表主办方向与会代表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并向在座学者介绍了北师大文学院、文学院民俗学专业悠久的历史传统以及文学院民俗学学科的学者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间文化的实践中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

http://wxy.bnu.edu.cn/2018-12/20181210102044496322.jpg

康震教授发言

  开幕式的最后,杨利慧教授总结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组织召开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目的:分享相关各国的有益经验,彼此启迪,同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实践中的规律,从而从这一特殊角度,推进各国的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建设。她指出本次国际交流具有多方面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一、充分借助已经十分成熟并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非遗保护这一平台,加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这既可以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容,又具有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作用。第二、分享国际经验,促进乡村振兴。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中,有许多面临着与中国乡村类似的挑战。通过会议多元议题的深入探讨,发掘相关国家在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方面积极有效的国际经验,并通过翻译、编辑和出版会议论文,可以为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尤其为各国的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参考。第三、深化非遗保护与研究领域的对话与合作。通过充分交流一带一路国家的非遗保护的经验、特别是有关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经验,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可彼此开拓视野,加强和提升现有非遗研究水平,从而为这一全球性的社会文化工程更加健康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http://wxy.bnu.edu.cn/2018-12/201812101020444965869.jpg

杨利慧教授主持会议

  在主旨演讲专场中,两位发言人的讲演均十分精彩。国际非遗保护领域的资深专家爱川纪子女士介绍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框架内,利用保护措施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以及日本的经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框架内,利用遗产的保障措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谨慎地开发的。事实上,因为非遗在身份话语中的作用,许多文化人类学家对于非遗的经济增值过程持有保留态度(Bendix,2009),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并未明确表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之间的联系,尽管经济在文化传统的可持续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公约”于2006年生效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谨慎地处理了这一话题。首先,委员会更关注非遗的商业化对其保护的不利影响。随后,讨论逐步转向承认对非遗的经济开发可能对其可持续性和振兴以及相关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2015年,委员会决定通过一项决议,在“公约”业务指南中增加一章,涉及“在国家层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题为“包容性经济发展——创收和可持续生计、生产性就业和体面劳动,以及旅游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反之亦然”的分章,非遗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最终得到确认。她的演讲全面回顾了委员会和缔约国大会的辩论如何在这一主题上进行讨论以及它的演变历程。她还以日本通过修改有关保护文化遗产政策作为案例研究,阐明该国如何逐步将遗产保护与地方发展联系起来,最后推动在2018年对“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法”进行了重大修订。根据修订后的法律,遗产保护政策的实施权力下放到省级和地方行政部门,遗产保护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为相关省级地区和当地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http://wxy.bnu.edu.cn/2018-12/201812101020444971753.jpg

爱川纪子女士做主旨发言

  宋俊华教授则以“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中国实践”为题,全面展示了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中国实践。他指出,在中国,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一方面,多数非遗是以乡村为载体的,非遗保护依赖于村民的文化自觉;另一方面,非遗是乡村最重要的文化资源,既是乡民自我认同的文化符号,又是乡民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的重要基础。为此,中国的非遗保护,既坚持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指导,坚持维护文化多样性存在和保护人民对非遗的传承权、发展权和获益权;又能够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措施,如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非遗扶贫计划到乡村振兴计划等。这些措施,大大推进了非遗保护与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了人民的持续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国际非遗保护实践也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http://wxy.bnu.edu.cn/2018-12/201812101020444977576.png

宋俊华教授做主旨发言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先生参加了第一天会议的全部议程,认真聆听了各国学者们的发言,并即兴发表了评论和建议。非遗司传播处、规划处和发展处的多位处长和主任也随同到会并认真聆听了各场发言。

http://wxy.bnu.edu.cn/2018-12/201812101020444979484.jpg

陈通司长即兴发表评论

  两天的会议紧密围绕“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而展开,与会专家深入交流了各国在非遗保护和实现乡村振兴方面的举措、经验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话题广泛涉及非遗如何促进乡村振兴: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社区主体性、遗产旅游、民间工艺等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作为资源的口头传统;列入非遗名录对乡村的影响,以及对遗产化的反思等等。

http://wxy.bnu.edu.cn/2018-12/201812101020444975102.jpg

各国学者展开热烈讨论

  会议期间,还同时举办了北京民间工艺展示活动,面塑、风筝、糖人、鬃人等民间艺术的非遗传承人在现场与参会代表进行了生动展示。此外,会议还同时举行了“一带一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展播”活动,对相关国家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类非遗名录中的项目进行了视频宣传,对听众了解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很好的传播作用。

http://wxy.bnu.edu.cn/2018-12/201812101020444974506.png

 

  文章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官网 2018-12-10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市场与能力:传统工艺当代传承关键问题”论坛会议手册
下一条: ·“市场与能力:传统工艺当代传承关键问题”学术论坛举行
   相关链接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袁瑾]一带一路上的蚕桑丝织文化交互传播机制研究
·[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合作路径与中国方案·[王邱园]庄户剧团:还于乡野的非遗保护探索
·[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李莹]从“第三田野”视角看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李向诚 李彤 陈仰珩]非遗保护视角下澳门太极拳的传承发展·[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
·[黄永林]中国非遗保护的制度建构与实践创新·[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
·[余文星]“一带一路”格局下新会葵艺的传承创新与品牌开发研究·[意娜]数实融合时代的非遗保护与传播
·[王娜]关于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