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学理研究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研究

专题║ 文化遗产的批判性研究
  作者:《文化遗产》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0-31 | 点击数:5636
 

 ·专题导语·

  遗产研究的兴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发起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21世纪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始将遗产研究推上了新的台阶。在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遗产之于多层次认同建构的意义和对遗产保护中国经验的论证成为当前中国遗产研究的热点。作为国际性的文化实践,遗产保护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发生的,需要在全球社会的格局中梳理遗产保护兴起的历史脉络。在对遗产保护国际性经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反思中国学界的遗产观,推动中国遗产研究理论和保护实践进步,实现中国与世界遗产研究的交互推进。

  遗产的出现是全球社会发展秩序与格局的产物。遗产保护概念的提出,着眼的不仅是对具体文化形态的保护,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秩序的自省与调试。由此,批判性的遗产研究理应成为遗产研究的自然维度。批判性遗产研究包含着两个层面的维度。首先是对于遗产自身的批判。作为文化的遗产之所以成为遗产,是既有的发展秩序下权力与意识形态建构的产物。这一发展秩序与格局,可能是全球层次上的,也可能发生在民族国家内部。批判性遗产研究首先需要反思的便是遗产所处的多重权力格局。其次,世界范围内遗产保护工作多重问题的出现意味着批判性遗产研究需要对既有的保护格局与措施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探究建立合理的保护体系、实现人类文明传承与绵延的可能。这也正是遗产保护兴起的最初诉求。

  本期的五篇论文立足于遗产保护的中外区域性案例,对“批判性遗产研究”这一主题进行阐释。龚浩群的论文《迈向批判性遗产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知识困惑与范式转型》在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批判性遗产研究的基本主张与观点,并对这一理论在推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式转型的可能进行探讨。沃尔迪玛·哈福斯坦的论文《山鹰之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造过程》对《老鹰之歌》这一流传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安第斯民歌因为被录制成多种唱片而引发的争议,以及这一争议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要意义予以阐释。文章不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兴起的深层次国际背景进行了分析,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权力建构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剥夺性保护的悖谬进行了阐释。希特拉里·盖楚阿·雷纳的论文《墨西哥非裔族群政治动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墨西哥奇卡海岸黑人社区的田野调查,认为可以将黑人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为社群动员的一种方式,倡导多元主体参与的遗产保护,改变遗产保护物质化、商业化及民俗化的桎梏,实现遗产作为社会结构过程的属性和意义。张青仁的论文《殖民主义遗迹与墨西哥恰帕斯州印第安人的“反遗产化”运动》,通过对墨西哥恰帕斯州印第安民众抵制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遗产化动因的分析,指出了既有遗产保护框架中反思性和包容性缺失的深层次问题,倡导遗产保护应当融入“热阐释”的理念,包容纳入少数族群对于特殊遗产的情感性诉求,反思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袁剑的论文《中亚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现状及特质》梳理了中亚各国文化遗产的源流,在世界格局变动中对中亚各国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呈现,并对中亚各国文化遗产之于民族国家建构以及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予以阐释。

——主持人:张青仁


·“文化遗产的批判性研究”专题·

  [龚浩群  姚畅] 迈向批判性遗产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知识困惑与范式转型

  [沃尔迪玛·哈福斯坦] 山鹰之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造过程

  [希特拉里·盖楚阿·雷纳] 墨西哥非裔族群政治动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青仁] 殖民主义遗迹与墨西哥恰帕斯州印第安人的“反遗产化”运动

  [袁剑] 中亚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现状及特质

(本组专题刊于《文化遗产》2018年第5期)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龚浩群 姚畅]迈向批判性遗产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知识困惑与范式转型
下一条: ·[温士贤]动物伦理与非遗“马戏表演”
   相关链接
·邮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与创新交融论坛举办·《文化遗产》:2024年第4期目录
·《文化遗产》:2024年第3期目录·[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
·[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
·《文化遗产》:2024年第2期目录·[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