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是这布满老茧的手指上下翻飞编织出美丽的红席
炕上没有席
脸上没有皮
在老青岛的胶南人眼里,有一领漂亮的“泊里红席”,那是比啥都重要的事情!炕上铺红席,晒粮用红席,娶媳妇还得用红席,到了春节,家家都要换上一领崭新的红席,以兆富裕、吉祥。
著名红席编制艺人周绍鉴
“泊里红席”产自胶南的泊里镇一带,是一种用红、黄高梁篾子编结的席子,红黄相间、美观实用。
传说“泊里红席”的发明人是战国时期的孙膑。当时,孙膑遭庞涓陷害,流浪并寓居于泊里一带,生活穷困,就用高粱的秸秆,劈成篾子,编成席子做炕当被。秫秸原本为白色,因孙膑膝伤未愈,编席时鲜血滴在席子上顺着席子的纹理流淌,便形成了席子红白相间的颜色。
瞧,就是这样一根根一线线地交叉编结
泊里红席以前在泊里以及附近的寨里、琅琊、塔山、海青、张家楼、小场、藏南、大村、理务关等乡镇均有生产。其中,泊里镇张家庄是泊里红席编织最为集中的村子。20年前,全村180多户人家,百分之九十从事着红席编织。现在,仅有十来个人还会这种好手艺。
2011年,“泊里红席”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屋子里堆积着各种高粱杆
将高粱杆破开,俗称“打半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手工记忆主题展览馆”2018-10-04 【本文责编:张丽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