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贺少雅]当代成人礼俗的类型、源流与发展
  作者:贺少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9-11 | 点击数:9564
 

摘要:我国大致以长江沿线为界,北方和南方地区分别存在着"过十二岁"和"做十六岁"两种成人礼俗传统。作为特殊的生命转折,两个年龄点的确定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人礼俗在儿童教育、家庭发展和社区关系调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仍将作为地方性文化传统在家庭、村落中自发传承,亦被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加以制度化,还被看作一种文化资源进行改造、表演和推销,呈现多面向发展态势。

关键词:过十二岁;做十六岁;成人礼俗;仪式教育;

作者简介:贺少雅(1981-),女,河北深州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博士后。(北京,100875)

基金: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生仪礼传统的当代重建与传承研究”(项目批准号:14AZD120)阶段性成果之一;


  成人礼对生命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发挥着重要的“催熟”作用。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一书将近世以来中国民间社会存在的成人礼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儿童养育相关型,如跳墙、过“桥”、渡童子关、“过十二岁”(又称“圆锁”“开锁”等)、“做十六岁”、出花园等;二是融于婚礼的身份转变型,包括女子绞面上头、男子加冠戴帽等;三是相对独立型,如庆号、取字等。显然,这里暂未将我国少数民族成人礼包括在内,本文亦不作讨论,仅论汉族地区所见的儿童养育型成人礼。

  就本人目前所见,大致以长江沿线为界,北方和南方地区分别存在着“过十二岁”和“做十六岁”两种成人礼俗传统。两个重要年龄节点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据文献记载,周代已确立男子二十加冠和女子十五及笄的成人礼仪制度,贵族和皇室亦多有十二岁加冠之举,十六岁则自晋代以来多作为法定成丁年龄而深入人心。成人礼俗因应日常生活之需,对于儿童身心成长、家庭和谐发展和社区关系调适等均起着重要作用。因而时至当下,依然在民间社会具有强大生命力。

  学界较早关注成人礼,但多偏重于冠笄礼的研究,民间成人礼俗近二三十年才被纳入讨论范围,且主要集中于北方地区的“圆锁”研究,研究者们多通过个案分析对其作细节描述和功能分析,马伊超的研究则经总结学界成果提出“圆锁”属于祈祝型成人礼的说法。关于“做十六岁”的研究相对较少,台湾学者彭美玲细致梳理了做十六岁习俗的地理分布、历史源流等,陈勤建、刘铁梁曾就浙江“小人节”的成人礼含义和源流等做过探讨。周星近年来较集中讨论了当代成人仪式的重建过程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延展到重构当代成人观念的层面,其中也涉及了对传统成人礼俗的讨论。客观来说,学界对成人礼的研究尚处于分散状态,资料尚待补足,理论尚待挖掘。为此,本文试图以“过十二岁”和“做十六岁”为代表的儿童养育型成人礼俗为研究对象,概述其传承现状,梳理二者何以成俗的历史源流和文化意义,进一步推论二者未来的发展态势,从宏观上对当代成人礼俗作概述性讨论。

  一、当代成人礼俗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特征

  关于成人礼的属性和分类,学界讨论甚多。台湾学者李亦园将冠婚丧祭礼俗分为“隐性的生命礼俗”和“显性的生命礼俗”,认为成人礼较注重个人心理转化,属于隐性的生命礼俗,而婚礼和丧礼不但牵扯到人的心理转换还涉及社会关系的转变,属于显性的生命礼俗。伊力奇将世界范围内的成人礼分为五个类型:开导型、考验型、标志型、装饰型、象征型。这基本代表了学界的一般分类方法。日本学者八木透将成人礼分为“身体服饰变化型”“加入年龄集团型”“拟制亲子关系缔结型”“外宿型”“登山·旅行·社寺参拜型”“入座型”和“祝贺初潮型”等。有的学者则只区分出“入会仪式”和“成熟仪式”两种类型。(9)本文比较赞同前文所提到的《民俗学概论》的分类,但为便于讨论,本人结合该书“儿童养育型”概念,再按照对青少年身心考验程度的高低对“过十二岁”“做十六岁”为代表的成人礼俗作细致分类。

  (一)标志象征型

  这是一种相对温和的礼俗形式,其通过改变受礼者的发式、服装、佩饰等外在的身体特征来昭示出不同的年龄层和性别区分。比如,在安徽淮安,男孩子一两岁时开始留发,十二岁时剪发。剪小辫子要择吉举行,由一位满福之人来做。满福人要求儿女双全、父母健在、夫妻健在。男孩的舅舅手捧筛子,恭候一旁,筛子里面装有大糕、红鸡蛋、葱、笔、书本、红布等。剃头师傅一边剃头一边说喜话,并须在午时前完成。剃掉小辫子之后,象征着男孩从此摆脱神灵控制,成为俗世中人。与男孩子剪辫子相反,在江苏吴县胜浦乡,女子十三虚岁时于农历七月初七蓄头发,俗称“留头发”。由女性长辈为女孩修面绞汗毛,将原来梳的长辫解开,改梳为成年妇女的“鬅鬅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衣衫、束襡裙、着绣花鞋。从此结束少女生活,参加成人的劳动,可应聘结婚。

  (二)过关还愿型

  本文所述的过十二岁和做十六岁基本属于这一类型。有研究者也将这种带有过关、还愿和祈祝功能的类型称为祈祝型。但其实,目前所见成人礼均具有祈祝功能,其过关和还愿的功能更为突出。此类型成人礼俗从孩子出生一直到十二岁或者十六岁之间每年反复出现,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以过十二为例,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一是通过寄名神佛,保佑儿童平安。在河北万全县,过去孩子出生第三日要供奶奶许愿,为孩子认神灵为亲,意思是孩童为神灵所赐。拜认神佛之后,每一年的奶奶庙会“有儿者必送高约五寸之泥人于奶奶庙,后面并写某家外甥、某家子,谓之‘替身’,至十二岁始止。……惟十二岁时,于奶奶庙会,必亲到庙还愿,表示以后已脱离奶奶之势力范围,亦成年之一种表示也”。二是通过认干亲,祈祝孩子成长。干亲可以是神灵,如关帝,可以是神树、石头等,也可以是无血缘关系的干父母。三是比较普遍的“挂锁”和“开锁”。在山西,一般来讲,孩子出生几个月或者一周岁时就由外祖母家给挂锁。挂锁的原因包括:夫妻多年无子女,中年得子;夫妇连续生女后,终生贵子;家中几代单传;孩子体弱多病。孩子挂锁之后,每一年于生日或者特定日子,都要举行庆祝仪式。沁水西文兴村一带的孩子们出生第一年开始戴枷,至虚岁十三岁为止。枷,是用干草做成的一个三角形架子,上缠黄裱纸,三角挂穗。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孩子的奶奶或者母亲给孩子戴上枷,带着孩子至娘娘庙前谢娘娘。十二岁时仪式最隆重,寓意孩子从此摆脱神灵控制,独立成人。

  最后还要提到的是带有一定考验性质的。“死后再生”和考验的环节是法国民俗学家范热内普在美洲、非洲、澳洲等诸多部族成人礼中发现的共通性,但是我国汉族地区成人礼并不特别强调生死考验。在湘西、湘北一带的渡童子关从仪式的复杂程度和对受礼者的考验角度而言,可算作考验型了。当地民间认为,男孩出生后,若命里有“关煞”,必须许下“傩愿”,并在其三、六、九岁时,请巫师渡“小关”(又称“花树关”),待十二岁时渡“童子关”。届时请巫师造桥,孩子过桥过关,并理发留头,着新衣,表示成年。渡“童子关”历时长达半年之久,举行仪式时间一般为三天,必须唱“土地戏”、表演傩戏《姜女下池》,因为孟姜女乃当地的儿童保护神。

  由此可见,儿童养育型成人礼俗的突出特征首先是保育功能,其将儿童未成年阶段寄托于神灵或者外力的保护,伴随成长过程往复出现,不同于一般意义上一次性完成的“过渡礼仪”,更符合一个人社会角色的实际养成过程。其次,具有明显的性别偏向和一定的性格区分。调研发现,在各地,过十二岁和做十六岁受男孩偏好传统影响,又因物质条件所限,通常只为家中男孩或者第一个孩子举办,只是近年来随着性别平等意识不断深入,才较普遍实现男女青少年同时举行,但会有性别区分和性别期待。例如,在山西长治圆羊成人礼上,孩子的父亲会拿鞭子或者是扫帚“抽打”孩子,女子圆羊用的鞭子上缠绕着十五颗红枣,寓意早日出嫁,男子的上面缠绕十五个铜钱,寓意早日赚钱养家,承担家庭责任。近十年来,现在不论男女,都会缠绕十五个红枣和钱币。最后,其带有明显的信仰色彩。此类礼俗均认为儿童出生后至特定年龄,需受外力尤其是神性保护方可平安成人,那么仪式前后的成人也就意味着从神力“锁着”或者“圈着”的半个人转变成为完全的俗世之人。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姜舒忆】

上一条: ·[刘伟]昭君故事母题的民族融通意涵
下一条: ·[祝鹏程]史实、传闻与历史书写
   相关链接
·[贺少雅]“过十二岁”成人礼俗的类型、特征及其发展·[陈华文]“断发文身”:一种古老的成人礼俗及其标志的遗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