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艺术》2018年第4期 总第143期
目 录
学人治学 |
|
|
理论之后与跨界之悦
——审美人类学探寻之路 |
向丽 |
|
|
|
|
中国民间文学前沿讲坛 |
|
|
神话的跨域性与地方性
——以观察新疆洛浦博物馆氍毹为基础 |
段晴 |
|
《神话的跨域性与地方性
——以观察新疆洛浦博物馆氍毹为基础》问答、评议与讨论 |
陈姵瑄 段晴 等 |
|
|
|
|
文化研究 |
|
|
“以事言道”:《淮南子》“道论”之展开 |
王怀义 |
|
故事流:历史、文学及教育
——燕大的民间故事研究 |
岳永逸 |
|
|
|
|
工匠与工匠精神 |
|
|
《考工记》与中华工匠精神的核心基因 |
潘天波 |
|
造物艺术批评视域下的先秦“奇技淫巧”说 |
吴新林 |
|
从历史功能论角度谈传统手工艺的复兴
——以潍坊风筝为例 |
安丽哲 |
|
|
|
|
艺术人类学 |
|
|
挪用:当代艺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 |
〔挪威〕阿纳德·施耐德 著
秦佩 李修建 译 |
|
社会转型期的传统村落与民间艺术再生产
——“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十三 |
李祥林 谢旭斌 王明月 |
|
唐卡的审美实践:造像量度作为审美评价的社会过程 |
刘冬梅 |
|
知识社会学视域下的舞蹈人类学范式转换 |
刘柳 |
|
|
|
|
艺术考古 |
|
|
图像与空间:良渚玉璧“鸟立阶梯状边框”图像新考 |
徐峰 |
|
由汉“孔子画像”观武、昭、宣帝时期《史记》之流传 |
何丹 |
|
|
|
|
艺术探索 |
|
|
由“匠”至“心”:论民族艺术美学中的生命本体与历史理性 |
吴震东 |
|
中西音乐交流成果的东部延伸
——17至19世纪朝鲜半岛西洋音乐输入 |
吴明微 |
|
苏北傩戏对当地戏曲剧种生成与发展的影响 |
朱恒夫 |
|
元宵社火中的“鞑靼舞”之源流 |
彭恒礼 |
|
|
|
|
艺术遗产纲目 |
|
|
刘三姐 |
梁昭 |
|
|
|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 |
|
|
“中华漆艺发展史”项目简介 |
胡玉康 |
(封二) |
“中华漆艺发展史”项目主持人胡玉康简介 |
胡玉康 |
(封三) |
|
|
|
于都唢呐公婆吹 |
肖继岳 供图 |
(封面) |
封面说明 于都唢呐公婆吹 |
周伟华 |
|
生活艺术 泰顺悬丝木偶 |
徐艺乙 供图 |
(封底) |
封底说明 泰顺悬丝木偶 |
徐艺乙 |
|
刘三姐 |
谢中国 供图 |
(彩页)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