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CFS会务║关于近期会员会籍管理工作的说明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报名公告
  作者: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组织工作委员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28 | 点击数:3533
 

 

      为进一步激发传统工艺创新活力和从业者的自尊自信,提高技艺水平,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培育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品牌活动,特举办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传统工艺比赛决赛时间地点

      时间:2018年9月13日—9月17日

      地点: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28号)

      期间将按照类别进行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决赛。

      二、参赛对象

      参赛项目主要有以下6类项目。

      (一)技艺比赛:草柳藤编织、剪纸、泥面塑、陶瓷成型

      (二)表演赛:金属锻制(银器、铜器)、刺绣

      全国各地以上项目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除外)及手工艺从业者。

      三、比赛阶段和形式

      (一)比赛包括初赛与决赛两个阶段

      1.初赛于6月至7月底前完成。初赛对作品照片进行评审,选拔出入围决赛的选手。每个项目选择30-40人参加现场决赛。

      2.决赛于9月13至17日在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现场举行。分为作品和现场制作两项内容,现场制作完成作品和自带作品都将计入最终比赛成绩。

      (二)决赛形式分为技艺比赛和表演赛两种

      草柳藤编织、剪纸、泥面塑、陶瓷成型4类为技艺比赛。金属锻制(银器、铜器)、刺绣2类为表演赛。

      四、初赛组织和评审

      (一)报名

      报名采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部门推荐与自愿报名相结合方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组织推荐符合条件的人选报名参赛,将本地区推荐人选名单汇总后,统一报比赛组委会。

      组委会接受个人自愿报名,报名材料及初赛作品照片以电子版形式发送至比赛组委会。

      报名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7月20日结束,过期不予受理。报名材料要真实有效,并签订参赛选手诚信承诺书。

      参赛选手需提交的报名材料(电子版):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报名表;近期创作的3件作品照片,要求7寸,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三个基本视图,画面清晰;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参赛选手诚信承诺书。

      (二)参赛作品要求

      参赛选手报送最能代表个人技艺水平的作品照片,作品内容要健康向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式、尺寸不限。

      (三)评审

      7月20日至7月31日,比赛组委会对受理的材料进行汇总,报名材料(报名表、作品照片、诚信承诺书三项不得有遗漏)不齐全者不再通知补充材料,不进入初赛。组建初赛评审专家委员会,对作品照片进行评审,每个项目评选出前30-40人参加决赛。

      (四)结果公布

      7月31日前,公布初评结果。进入技艺比赛和表演赛决赛的选手,组委会通知报名单位或个人,做好决赛相关准备。未进入决赛的选手,组委会不予通知。

       五、决赛

      (一)技艺比赛

      1.现场制作:决赛现场手工制作比赛的题目由比赛组委会负责拟定,于决赛前一周发至决赛选手所在地区的文化厅(局),由各文化厅(局)负责通知每位参赛人员。参赛者可根据比赛题目提前进行创意构思并准备比赛所需原料、工具等。

      2.自带作品:决赛参赛人员报到时需向组委会提交能够代表个人技艺水平的手工艺品3件参加评比。自带作品需为参赛者本人作品,内容要健康向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呈现出较强的艺术性与创意性(家具类作品不参与评比),自带作品尺寸不限,需提前将作品照片和尺寸报组委会,以便于布展。

      3.技艺决赛现场比赛要求: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按比赛题目要求手工制作完成1件(套)作品。参赛者只能携带比赛用工具和材料,无关物品不得带入比赛现场。

      (二)表演赛

      金属锻制(银器、铜器)、刺绣类现场比赛为表演赛。决赛参赛人员报到时需向组委会提交能够代表个人技艺水平的手工艺品3件参加评比。参赛者不作统一命题,提前进行创作,比赛现场自带提前创作的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半成品,进行现场制作展示。现场制作展示部分要具有可看性和表演性,最好能展示自己的精湛绝技,并与现场观众互动。

      六、决赛赛制

      为表彰参赛者的传承和创新精神,鼓励社会力量不断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再生,激发传统工艺的群众参与性、互动性,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现场决赛将结合专家现场打分、观众现场投票等方式,每个比赛类别选取得分前10名的选手,其中一等1名,二等3名,三等6名。

      (一)专家打分

      专家评委对现场制作作品与选手自带作品进行评比。每个项目分别进行评审,专家评委对现场制作作品与选手自带作品打分,技艺比赛和表演赛可对现场制作和自带作品设置不同的成绩比重。评委现场在打分表上对每位选手的作品逐一打分。评委现场打分时,参赛选手需离场。

      专家评委由高校专家、行业内具有较高威望的代表性传承人或大师、设计创意专家组成。专家评委名单由比赛组委会负责确定。

      (二)现场观众投票

展示期间,工作人员向入场观众随机发放选票,比赛过程中观众可随意参观,并对各选手作品进行投票。现场观众投票计入作品总分。

      七、比赛费用

      比赛免收参赛费;组委会保障参加决赛人员往返济南的旅费和比赛期间在济南的食宿和市内交通费用。

      本次活动自公告之日起正式启动,报名截止日期为7月20日。全国各地草柳藤编织、剪纸、泥面塑、陶瓷成型、金属锻制(银器、铜器)、刺绣类非遗传承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除外)及手工艺从业者等均可报名,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组委会将进行初赛,确定参加现场决赛选手名单,每项比赛获奖名单将在博览会上进行公布。

      比赛章程及报名材料请在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官方网站(http://www.cnfyblh.com/)济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网站(www.jnwgxj.gov.cn)下载。本次比赛报名只接受电子邮件方式,所有报名者请将报名材料(报名表、作品照片、诚信承诺书三项不得有遗漏)发送至邮箱。

      电子邮箱:344987242@qq.com

      联系电话:0531-66608709、66608737。

      附件:

      1.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报名表

      2.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参赛选手诚信承诺书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 2018-06-26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毛巧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域文化符号的重构
下一条: ·雒树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相关链接
·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程瑶]转危为机:紧急情况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用
·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能力建设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即#活态遗产·《非遗公约》20年:欢迎使用“非遗在中国2020”App
·巴莫曲布嫫:加快落实“研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
·“保护我们的活态遗产”:2003年《公约》名录增加 “新成员”·“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开幕式在摩洛哥拉巴特举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即将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全七册出版·[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
·[朱向羽]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的传播演变研究·[张梦瑶]新文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专业建设的思考
·[余文星]“一带一路”格局下新会葵艺的传承创新与品牌开发研究·[徐鹏飞]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研究
·[徐金龙 李威威]文化强国背景下九曲黄河阵灯俗的传承发展·[徐家乐]新疆毛皮画艺术及传承保护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