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CFS会务║关于近期会员会籍管理工作的说明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邀请函|“传承&创新”缙云首届民间传统手工编织大赛 ·手工编织创意赛公告
  作者:缙云县文广出版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22 | 点击数:6417
 

“乐经纬之道,成天地之象”。

      在中国,编织被称为“经天纬地”,中国传统盘长结就象征着“天长地久”,承载着人们对生命生生不息的渴望。

      编织是无声的语言,经纬交织时,展现的是时间的长度,最终于空间中形成了特殊的文化形态。当人们用自己的双手编织时,思想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载入编织之中。手工织物不仅是艺人人生的隐喻,更凝聚了社会与时代的缩影,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印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国大地的落地,传统手工技艺在乡村人文建设与文化凝聚、文化认同上的纽带作用,已引起社会及学界的关注。

下面,重点来了!

“传承&创新”缙云首届民间传统手工编织大赛系列活动正式启幕!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缙云县文广出版局”微信公众号 2018-06-21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从历史走向未来 延续民族史诗文化血脉
下一条: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招标选题方向(涉民俗学部分)
   相关链接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传承老手艺 激活新动力
·[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
·[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朱向羽]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的传播演变研究
·[张焱 陶丹丹]比较艺术学视野下桦树皮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余文星]“一带一路”格局下新会葵艺的传承创新与品牌开发研究
·[徐金龙 李威威]文化强国背景下九曲黄河阵灯俗的传承发展·[徐家乐]新疆毛皮画艺术及传承保护研究
·[王渭清 赵磊]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与共济·[王二杰]连云港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民俗意蕴
·[王丹]融入国民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践路径研究·[汪德生]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护传承和有效利用祠堂文化的思考
·[宋双意]河口瑶族服饰调查研究·[沈昕 黄琳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三河羽毛扇的保护与传承
·[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冉小芳 左红卫 王耀萱 龚光平]乡村振兴视阈下剑河苗族剪纸的传承发展研究
·[裴新华]全民健身:新民俗兴起原因探析·[欧静]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新探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