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刘奕伶]民俗的批判与批判民俗学——葛兰西论民俗
  作者:刘奕伶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13 | 点击数:6064
 

摘要:作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安东尼奥·葛兰西曾对民俗和民俗学有过深刻的论述。葛兰西认为,民俗是一种需要进行提升的民众世界观,民俗学的任务是鉴别和批判民众世界观中落后的内容。进而,在其实践哲学思想体系的基础上,葛兰西的民俗(学)观的分为了三个层面:作为"自发哲学"起点的民俗、以一种世界观为批判对象的民俗学以及民俗学教育在"文化霸权"斗争中的重要性。葛兰西的民俗观与五四时期的中国民俗学构成了相互呼应的关系,并为当下的民俗学带来了启发与思考。

关键词:葛兰西;民俗;批判;自发哲学;文化霸权

作者简介:刘奕伶(1994-),四川绵阳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学研究所2016级硕士研究生。(北京,100875)


引子:被忽视的葛兰西之民俗观

  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是意大利共产党的领袖。1922年,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分子夺取了意大利国家政权,葛兰西领导意大利共产党展开了反法西斯斗争,于1926年被法西斯政府逮捕,1937年不幸逝于狱中。

  在监狱期间,葛兰西写下许多的文章结集为《狱中札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狱中札记》中有数篇文章专门论述民俗和民俗学,遗憾的是鲜有民俗学者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从大方向上来说,我国民俗学界不乏对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观的关注,近年来也有民俗学者考察了葛兰西的思想,介绍葛兰西的民间文学观,或是借助葛兰西关于“常识”的论述,尝试扩展民俗学的范畴。但以上研究比较缺乏对葛兰西著作原文的梳理与分析,也没有将葛兰西的民俗(学)观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呈现出来。美国民俗学者金卡莱拉(Gencarella)对葛兰西的研究比较深入,他系统梳理了葛兰西的民俗及民俗学相关论述,但其阐释没有明确葛兰西观点的价值所在。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填补国内民俗学界葛兰西相关研究的一些空缺。

  葛兰西的理论体系十分宏大,我们对葛兰西的民俗观的考察不能脱离其理论体系。因此,先对葛兰西的主要思想进行概观将是有益的。

一、葛兰西思想概观

  葛兰西思想的基础是实践哲学(praxis philosophy)。葛兰西认为,实践是人的本质,人是在一定的世界观的指导下,在改变现实世界的创造性活动中成为人的。而由于人们的实践行为需要一定世界观的指导,因此作为世界观的文化、理论、意识形态也同样重要。实践哲学的重要任务是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创造新文化,促进社会进步。

  由此,在葛兰西的思想体系中,文化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入狱前的1916年,他就提出了一种与当时实证主义风潮不同的文化观:

  我们需要使自己摆脱这样的习惯,即把文化看成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把人看作仅仅是塞满经验主义的材料和一大堆不连贯的原始事实的容器……文化是与此完全不同的一种东西。它是一个人内心的组织和陶冶,一种同人们自身的个性的妥协;文化是达到一种更高的自觉境界,人们借助于它懂得自己的历史价值,懂得自己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基于此,葛兰西将文化改造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核心。俄国十月革命后,西欧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使他开始思考适用于西方的革命战略。他认为,西方国家的特殊之处在于市民社会的存在,由此他提出了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理论。葛兰西的“霸权”并非指政治支配,而是包括世界观、意识形态、文化等多个层面更广义的支配。霸权不仅表达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且渗透为大众的“常识”(commonsense)。葛兰西提出,“国家”包含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两个层次,前者通过强制统治和暴力行使压制性的统治权力,市民社会则通过教会、学校等市民机构行使一种建立在市民同意基础上的文化支配。一个社会集团只有优先夺取文化霸权,才更能保障以广泛认同为基础的政权的稳定性。因此,要实现无产阶级革命,首先要反对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

二、作为自发哲学之起点的民俗

  葛兰西在《哲学研究》中初步确立了对民俗的定位。文章提出了一个颇具革命性的观点——人人都是哲学家。此处的“哲学”不是指哲学家的一套融贯的思想体系。正如他所说,实践哲学“不可以把所谓’科学的’哲学的东西,同只是观念和意见的片段汇集的、日常的和大众的哲学分割开来。”这种大众哲学被葛兰西称为“自发哲学”(spontaneous philosophy),呈现出无系统和偶发的特征,因为它是特定社会集团中的人们身上不自觉携带的知识和世界观。自发哲学必须经过批判才能提升为真正的哲学。

  一,语言本身中,语言不只是与内容无涉的语法上的字,语言是既定的观念和概念之总体。二,“常识”(commonsense)和“健全的见识”(good sense)。三,大众的宗教,从而也包含在信仰、迷信、意见、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行动方式的整个体系里,它们被以“民俗”的名目捆扎为一体。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岳永逸]学术“同工”杨堃的批评
下一条: ·沉痛悼念我会荣誉会长乌丙安教授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赖晓君]情书的世界:关于晚明书信集《丰韵情书》的民俗考察
·[朱志平 靳冉]当代语境下民俗艺术价值重构与转化·[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
·[周淼]过程性视角下类民俗的生产·[郑艺星]赛博功德与电子木鱼:试述民俗事象的当代变体
·[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
·[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袁玥]传统与现代:论张亮采的民俗观
·[尹立娜]节日民俗的价值建构主体及方式·[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杨旎梵]中式恐怖游戏:电子技术下民俗的创造性运用·[杨吉然]滇西地区的村庙祭祀
·[徐梓淇]商业民俗中的物质表现与象征演变:以中式招财猫为例·[谢思岚]宋代都市笔记的民间立场及其对民俗时空的建构
·[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