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大师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大师

我国著名格斯尔奇吕日甫大师逝世
  作者:记者 胡仁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5-12 | 点击数:8480
 

   人民网乌鲁木齐5月2日电(记者胡仁巴)“‘威震十方的圣主’格斯尔降生人间,大显神通施展法术,把沙漠改造成肥美草原﹐使荒凉贫瘠故乡变成了人畜两旺的人间乐园。”5月1日,曾经以说唱人类著名史诗《格斯尔》而享誉世界的我国著名格斯尔奇吕日甫大师在父老乡亲们的追悼中,与世长辞。

  2007年,曾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新疆文联名誉主席、著名的玛纳斯奇、《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甫·玛玛依一同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的格斯尔奇吕日甫大师,在走完自己85岁的人生之路后,4月28日晚在自己的故乡——新疆尼勒克县胡吉尔台乡乌兰布鲁克村安详地去世。

  吕日甫出生于牧民家庭。其父亲布音散精通托忒蒙古文,又懂医术,是著名的格斯尔齐,能演唱数部《格斯尔》以及《江格尔》等史诗、民间故事、祝词等多种民间文学作品。家藏如卫拉特《格斯尔》手抄本、《阿拉坦格日勒》等很多蒙古族传统经典著作。

  父亲布音散受村民邀请,经常说唱卫拉特《格斯尔》。吕日甫自幼受父亲影响,在父亲教导下学会了说唱《格斯尔》。

  吕日甫自十二岁起进寺庙当僧人,学习佛经并熟练掌握了藏文、托忒蒙文。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大代表、尼勒克县德都特古斯·乌力吉图庙主持等职务。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州、县级“五好宗教人士”。

  “我说唱的《格斯尔》内容均是当年父亲所传授的,自己并没有增删和进行再创作,只是长期停止了说唱,个别地方有可能遗忘。”1985年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工作人员对原伊犁地区《格斯尔》进行普查搜集时,他完整说唱了《为使人间幸福吉祥,觉如遵旨从天而降》《竞技场上争斗激烈,觉如取胜大显神威》等六章《格斯尔》。

  吕日甫说唱《格斯尔》不用任何乐器,而直接说唱。他说唱《格斯尔》非常流利顺口,表情平静,声音洪亮,极为动听。这六章卫拉特《格斯尔》已先后分别被选入卫拉特《格斯尔》多种版本之中,流传很广,获得了学术界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1984年,吕日甫作为新疆“格斯尔奇”的代表,赴西藏参加全国七省区《格萨(斯)尔》民间艺人演唱会,获得优秀“格斯尔奇”荣誉称号和优秀“格斯尔奇”奖,还获得由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社会新科学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颁发的优秀“格斯尔奇”奖章。

  我国新疆是蒙古族《格斯尔》重要传播区域之一,尼勒克县是新疆《格斯尔》文化核心传播区,是《格斯尔》文化的活态传承中心。先后涌现出如同著名格斯尔奇吕日甫大师一样众多著名《格斯尔》民间艺人。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尼勒克县记录在案的《格斯尔》民间艺人就有一百多人,截至2017年,有国家级《格斯尔》文化传承人一名,自治区级《格斯尔》文化传承人一名,还有若干州级《格斯尔》传承人。

  2016年9月28日,全国《格斯尔》文化保护与研究尼勒克基地挂牌仪式暨卫拉特《格斯尔》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尼勒克县成功举行。期间,来自北京、内蒙古、青海、四川、新疆等5个省、市、自治区格萨尔研究学者来到这里,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17年6月7日,“民族团结一家亲·少儿《格斯尔》说唱比赛”由尼勒克县文联成功主办。土生土长的小选手们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唱出了对古老说唱艺术的理解和传承,精心编排的说唱选段和扎实的唱功博得了在场200余名各族观众的阵阵掌声。年龄最大的选手13岁,最小的选手只有7岁。

  2018年4月30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向吕日甫大师的家属发来唁电,表示:吕日甫大师是我国首批国家级《格斯尔》传承人,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为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格斯尔》的传承发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逝世,是我国《格斯尔》文化的巨大损失。

  文章来源:人民网 2018年05月02日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凤凰纸扎:篾骨纸裱的彩绘精灵
下一条: ·非遗传承人赵树宪:当下是非遗最好的发展时期
   相关链接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
·[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周波]从“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新面向
·[王历]非遗实践、传承者在非遗商业化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
·[郑鑫宇]遗产地社区讲解员与传承人的互动性研究·[杨文]知识生产与制度赋权:中国非遗传承人制度的当代实践
·[涂慷]大美工匠·[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
·[何华湘]网络时代非遗传播伦理问题探析·[席建立]消褪不了的常州梳篦魅力
·[王翘楚]“重生”的兔子王·[罗婷]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及云传承机制研究
·[崔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保护·[黄绍祖]战疫形势下中国徽州菜传承的应对
·文旅部非遗司: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