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魏泉]裂变中的传承:上海都市传说
  作者:魏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5-03 | 点击数:12389
 

四、“穿在上海”:旗袍、假领子和老克腊

  人靠衣裳马靠鞍。上海人在衣着打扮方面的讲究令其他城市的居民望尘莫及。如同“吃在广州”的说法一样,“穿在上海”构成了这个都市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地域象征。在上海的新天地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香港世联顾问集团的董事长林乃仁,曾担任新天地的公关顾问。新天地动迁还没有结束的一日,林乃仁去那里的石库门调查,遇到一位七十多岁的上海老婆婆。老人在新天地原址上住了一辈子,乍一眼望上去,也就是上海马路上常见的那种“买汰烧”、衣着普通的老婆婆。

  林乃仁和老婆婆絮絮叨叨地聊家常。半个小时后,老婆婆提出,希望林乃仁能给她拍张照片、跟老房子一起留念。林乃仁立刻一口答应,老婆婆开心地说:那你等我半小时。

  林乃仁很诧异,香港人惜时如金,鲜少遇到这种请求。但是林乃仁还是耐心等待。

  半个小时后,当老婆婆重新出现在林乃仁面前的时候,那个情景,林乃仁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老婆婆已经换了一身鲜艳的旗袍,发髻梳得一丝不乱,唇上还涂了淡淡的口红。

  这就是上海啊!林乃仁向周围的人说这个故事的时候,四周唏嘘不已。

  这个家庭主妇半个小时里成就了一篇上海旗袍的佳话,让无数人口耳相传。上海人这种天生的优雅气质,底子深厚的风情,令上海以外的人爱煞、羡煞、急煞,企图拷贝却往往走样。老婆婆的旗袍是上海女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是那个时代上海女人的一个标志。《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色戒》里汤唯扮演的王佳芝,《爱神》里巩俐扮演的交际花华小姐,《倾城之恋》里陈数扮演的白流苏,无一不是身姿绰约的旗袍女子。旗袍,在那声色各异的老上海弄堂中,似乎此物只应这里有。

  故事中的老婆婆,也可能是个“老克腊”:那些即使在最贫困的时候,也要留意自己打扮的人。“老克腊”这个外来语,一是指“Color”,意思是“色彩”,可以引申为“光鲜”、“体面”,也就是上海人所说的“花头”;另指“Class”——层次、品位或派头。“老克腊”们虽头顶灰发或白发,但发油抹过,梳理得纹丝不乱,西装笔挺,皮鞋锃亮,一把永不离手的阳伞,说一点洋泾浜的英语,可能还架着一副秀气的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或抽着烟斗,一副绅士派头。他们冷天佩戴羊毛格子围巾,出门御寒是大方简洁的派克大衣,三五好友定期在咖啡馆里喝蒸馏咖啡、玩两下桥牌。虽未必经常光顾百乐门,但他们一般舞场上会风度翩翩得足以让年轻人自惭形秽。“老克腊”们对打扮一丝不苟的精神,对生活情趣的执著追求,显示出他们对近代西方绅士品位、格调、情趣和体面生活的迷恋。这种描述也许会让你想起海派清口红星周立波,他的扮相和才艺确与“老克腊”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连结。

  在三个女人一台戏中,穿着打扮不仅可以让人光鲜亮丽,还可以作为制胜的法宝:

  一个叫A的广州女人秋天去上海出差,执意从丈夫手中讨了他十年前上海女友B的电话和地址,名为看望情敌,实为炫耀自己,她想在陌生的见面中以胜者的优越感让B自惭形秽。

  A没有见到B,却见到了B的母亲。在B狭小逼仄的厢屋里,B的母亲风度可人,烫着蓬松挑染的短发,穿着鹅黄碎花直领的收腰中褛,黑色修身长裤,黑色中跟皮鞋,一身洋派而得体的秋装,立即就把广州来的A给比下去了。A穿着广州女人常穿的泛白牛仔裤、旅游鞋,四个出口的白色T恤扎在腰际,一件开襟夹克衫因为行走而环在腰中打了个结,倒也干练精神,可是和B的母亲相比,A的穿着明显地少了那种繁华上海才有的品味和气度,两个隔辈的女人相见,不用开口,衣服上就过了一个无声的回合。再麻木的女人在衣服上也是敏感的,A顿时局促起来:有这样一个母亲的B肯定更加妖娆了吧,等不等她呢?——B的母亲说,B要半个小时后才回来。A的心理已经失衡了,她想她可能承受不了或优雅或摩登的B的出现,所以她说:我还有事,我不等了。

  A是明智的,幸亏她没有见到B,否则她会输得一败涂地……与她同龄的B依然肌肤白皙,穿着仿皮裙和下摆、袖口都以三角形的形状出现的斜襟缀细珠针织衣,围着晚装披巾,正在夜风摇荡的淮海路上孤傲地走着。其实,上海有无数个B这样的衣色,这样的脸,因为懂得而讲究,因为讲究而洋气,因为洋气而高贵,因为高贵而孤傲,在闪烁耀眼的南京路,在神秘幽深的衡山路,在哈同花园,在百年外滩……这些背景是其他城市无能为力的符号……。

  为了这种讲究和洋气,在六、七十年代物质匮乏的日子里,上海人“穷则思变”,先用零头布做成了假领子。这种聪明的做法风靡一时。“假领子”又叫节约领、经济领,虽不是一件真正的内衣,但它有前襟、后片、扣子、扣眼,保留了内衣上部的少半截,穿在外衣里面,以假乱真,露出的衣领部分完全与衬衣相同。那时人们买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穿衣更是按人头供应布票,布票有限,不到逢年过节,一般人家是很少添置新衣服的。而不需凭票供应的零头布,就在精打细算的上海人手中化腐朽为神奇。“假领子”甚至成为有身份男人的时尚。生产队以上的干部或者下放知青等比较讲究的人,经常在中山装或仿军装里衬着这种只有衣领、没有衣身和衣袖的假领。总之,无论上班、会客、逛街、外出“白相”,上海人凡事都要讲个派头。为此,今天的富人在豪华精品店、奢侈品专卖店一掷千金,穷人尽管不需要“假领子”虚饰,但有时还得像《蜗居》里的海萍和海藻姐妹一样换着衣服穿,还可能挎着山寨版的LV包包挤地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吴道毅]“五四”以来南方民族文学的话语建构及其嬗变
下一条: ·[邓启耀]民俗影像拍摄的现场语境
   相关链接
·[刘朋鑫]近代上海城市宣卷人考论·[陈冠豪]当代显性鬼传说“影子记忆”的“箭垛”组合现象
·[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李佳南]都市传说:广州城市变迁的缩影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李扬教授讲授“国际视野中的都市传说”·[周巍]古代传说向都市传说的演进路径
·[程鹏]从都市民俗学到现代民俗学:上海都市民俗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吴昉]近代都市商业氛围中的上海邑庙民间工艺研究
·[美]布鲁范德:《都市传说百科全书(增补版)》·[赵李娜]社会变迁与风俗书写:晚清居沪知识分子的上海风俗关注与撰述表达
·[范长风]上海大都市的第三空间与文化活力·[陈冠豪]中国当代鬼传说之核心母题及分类方法
·[陈冠豪]论中国当代鬼传说之情节结构·[伍华娟]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文化定位
·[陈冠豪]中国当代鬼传说之概念指涉·“端午与神话”学术工作坊在上海大学文学院举行
·[雷伟平]非遗资源图谱视域下的上海三官神话变迁研究·[徐赣丽]当代都市消费空间中的民俗主义
·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陈志勤:重塑“小世界”的“大上海”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