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活态传承京剧舞台脸谱艺术
  作者:记者 李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4-28 | 点击数:4519
 

      京剧脸谱,是中国戏曲独特的化妆艺术。除纸上画的、石膏上刻的工艺美术脸谱外,舞台脸谱可谓是京剧脸谱艺术传承中最具实用价值的活态文化,是舞台人物塑造与艺术表演张力的重要载体,更是国粹艺术保护、传承、发展的重要内容。

      近期,20名来自全国各省京剧院的净、丑行演员,艺术院校的京剧教师齐聚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共同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京剧舞台脸谱艺术人才培养”的培训学习。

      抢救、梳理树立范式

      京剧舞台脸谱通常以净行和丑行为主。随着金少山、郝寿臣、裘盛戎、侯喜瑞、袁世海等前辈艺术家相继辞世,脸谱勾画的技法濒临失传;加之近年演出中舞台脸谱谱式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有悖于京剧艺术规律和行业标准,也使京剧脸谱艺术日益边缘。

      “现今懂得勾画脸谱及其技法的京剧演员越来越少,京剧舞台脸谱艺术传承后继乏人。”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院长张威介绍,很多年轻的净、丑行演员舞台表演经验丰富,但对舞台脸谱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其勾画的舞台脸谱效果不理想;有的演员可能仅擅长勾画几个常演人物的脸谱,对于传统老戏和不常演出的角色脸谱则无能为力。“长此以往,不但老一辈京剧大师的脸谱勾画技法得不到传承,更缺乏研发新剧目人物脸谱的能力。京剧舞台脸谱急需抢救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张威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能够认真梳理京剧舞台脸谱谱式,使脸谱艺术得到活态保护和系统传承,促进戏曲艺术繁荣发展。

      据了解,为了全面、有效、活态传承京剧舞台脸谱,项目还将组织编纂《京剧常演剧目脸谱集》,通过对有传承价值的传统剧目中的人物脸谱进行整理,分析人物,讲解其图案、样式及勾画技法等,力图做到“一人一谱,一人一样”,使青年演员、学生及广大脸谱爱好者对京剧舞台脸谱的勾勒方法有所参照,有其标准。

      理论、实操深化认知

      为期一个月的培训既有理论讲解,也有实践操作,并聘请了龚和德、钮骠、程少岩、孙元意、罗长德、张关正等多位老一辈戏曲理论家、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及袁世海先生的亲传弟子杨吉松、杨赤,亲自为学员授课。从京剧舞台脸谱的起源、发展、作用到其背后的成因,从脸谱的谱式、颜色到勾画的步骤、技法,从脸谱的勾画实践到与剧中人物的结合……让学员们收获颇多,感慨良多。

      天津京剧院花脸演员高航从儿时学习京剧接触脸谱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了,虽然对勾画脸谱非常熟悉,但仍觉得此次学习十分必要。“关键是能让我们学以致用。”高航告诉记者,观众对演员的第一印象就是脸谱,演员对剧中人物的认知理解也体现在脸谱上。

      记者了解,京剧舞台脸谱大多由演员自己勾画完成。“勾画脸谱是我们从小学艺时就要接触和学习的一门必修课,更是京剧演员必备的一项技艺。”厦门艺术学校戏曲科教研组长铁安阳说,这次有机会重新系统学习脸谱,有助于学校的戏曲教学、传承工作,“只有老师学会了,才能更准确地把这项技艺传授给学生。”

      上海市戏曲学校舞美教师范宇告诉记者,这次培训让他在如何传神地勾画脸谱、如何使脸谱更好地体现人物性格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今后学校组织演出活动,帮助学生勾脸时,也要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提升他们勾画脸谱的技能。”范宇说。

      继承才能传承、创新

      近年来,流行、时尚等元素越发影响着年轻人的生活,了解京剧舞台脸谱艺术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京剧舞台脸谱代表着前辈艺术家对戏曲的追求,我们一定要爱护它、守护它、传承它。”国家一级戏曲导演孙元意说,被观众认可的好演员勾画的舞台脸谱都很不错。他建议年轻一代京剧人应重视京剧舞台脸谱,打牢脸谱勾画的基本功。

      据了解,京剧舞台脸谱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谱式、画法,且同一人物不同流派的脸谱谱式也有差别。“舞台脸谱是活的,眉眼鼻嘴脸都要动起来。演员要把一个人物的喜怒哀乐、忠与奸、善与恶等特征通过脸谱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所以,舞台脸谱要结合剧情、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勾画。”京剧表演艺术家罗长德认为,前辈京剧艺术家根据自己几十年来的舞台实践传承下来的脸谱,特别是他们的舞台剧照,对后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谈到一些新编历史剧目中新设计的脸谱,罗长德表示,京剧舞台脸谱一定要先继承,再传承,再创新。“如果演员没有真正掌握、继承这门技艺,何谈传承、创新呢?”他建议学员们要深刻理解舞台脸谱的来龙去脉。“拿到一个角色不仅要上台练,还要经常照镜子画一画,之后看一看、动一动、出出神,日积月累才能成为真功夫,才能有全面的提升。”罗长德说。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8-04-26 第7版:科教·专题
【本文责编:刘艳超】

上一条: ·非遗“双创”正当时
下一条: ·传承汉服应“去形式化”“去标签化”
   相关链接
·[刁统菊]冬至节俗的传承动力探析·[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喻颖 林毅红]新时代湖北汉绣文化基因传承研究
·[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杨雨彤 胡燕]金陵茶文化聚落的活态传承探析·[杨赫]互联网场域中口头文学传承的动力机制分析
·[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徐子清]从黔东南到佛山:来粤务工侗戏艺人群体的异地传承与保护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