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面向人类口头表达文化的跨学科思维与实践——朝戈金研究员专访
  作者:朝戈金 姚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4-24 | 点击数:9056
 

      摘要:20世纪末,肇始于美国的“口头程式理论”经朝戈金等中国学者的积极引介、翻译与在地化运用,在进入中国后的20多年中,不仅催生了中国民间文学和中国史诗学的学术研究范式转换,而且渐为民间文学以外的其他邻近学科提供了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上的理论参照与技术路线。在本次访谈中,朝戈金分别从口头传统的本土化实践、20世纪多学科学术研究范式整体转换规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国史诗学的未来、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等5个方面展开了话题。朝戈金的议论,视野开阔,时时跨过学科界限和藩篱,深具启发意义地解读了人类表达文化背后的思维活动通则。

      关键词:口头传统;史诗学;本土化实践;学术范式转型;跨学科


      姚慧(以下简称姚):朝老师您好!近几年来,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文学和民俗学两个领域,在民俗学中更偏重于口头传统,口头传统中又侧重于对史诗的研究。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到民俗学与文学的衔接。除案头工作之外,您还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比如“非遗”的国际参与和评审工作,以及某些国际学术活动的参与和策划,乃至推动。我们的这次访谈将围绕您的这几个重点领域展开,意在梳理您的学理性思考。我注意到,您在中国史诗学学术史回顾与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特别是前沿理论的梳理、总结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您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像您这样随时追踪把握国内外研究前沿和问题域,对您提出的“构筑‘中国史诗学’体系”以及“创立口头传统研究的‘中国学派’”的主张,有什么样的助益?

      朝戈金(以下简称朝):其实任何一个学者,假如想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术突破、学术创建和学术特点是什么,都需要在整个学术阵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也是驱动我们梳理学术史的原因。有时,新话题的出现是由新技术、新观念和新的认知世界方式的提升所带动的。在这一点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一致的。比如在物理科学领域,19世纪经典物理学肯定没能囊括低温超导等前沿领域。我们有些社会科学的学者不能很好地参考同行的成果,只是关起门来做自己的学问,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大量重复前人的成果,缺少创新性问题意识,缺少对自己学术的精准定位,二是自己的研究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当然了,任何一个领域的学术梯队构成都呈金字塔型,真正能够拉动学术前进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多数人做的只是材料梳理和知识传播工作。当然这也符合事物的正态分布规律。

      姚:对学术脉络的梳理与总结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容易,尤其是对于青年学者而言。

      :当然!你首先需要长期的积累。我曾说过,劳里•杭柯(Lauri Honko)和约翰•弗里(John Miles Foley)是20世纪两位最伟大的史诗研究专家,像双星闪耀;格雷戈里•纳吉(Gregory Nagy)和理查德•马丁(Richard P. Martin)是杰出的古典学者;涅赫留多夫和日尔蒙斯基是20世纪俄苏学术体系中的著名专家;德国的海西希(walther Heissig)在蒙古史诗母题系列等方面贡献卓著;卡尔•赖歇尔(Karl Reichl)是欧洲当今最权威的突厥史诗专家。我有底气这么说,不是因为我会神机妙算,不是因为别人先这样讲,我不过是重复,而是因为我做了扎实的资料准备工作。学术史的梳理不是随口就能说的,你如何定位和评判同行,这是需要积累的。不做大量功课,怎么能说出来龙去脉和彼此的异同呢?

      :我大概能理解您说的,认识别人和认识自己往往也是相通的。

      :可以这么讲。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建军】

上一条: ·俗文学研究拓宽文学史书写格局
下一条: ·[乌丙安 胡玉福]“俗信”概念的确立与“妈祖信俗”申遗
   相关链接
·[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
·[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
·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
·[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
·[王威]新媒体语境口头传统的新生性发展·[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
·[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郭翠潇]国际档案理事会RiC档案著录标准对中国口头传统建档语境描述的启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