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董晓萍]钟敬文留日研究:东方文化史与民俗学
  作者:董晓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4-08 | 点击数:12480
 

  三、钟敬文的中日印相似故事研究与日本同行研究方法的关系

  中日学者在战前的共同贡献是使用印度佛典和敦煌文献建立研究中日印文献系统。钟敬文在与西村真次对话的天鹅处女型故事研究中,以及在与松村武雄对话的盘瓠神话研究中,双方都使用了敦煌石窟文献《搜神记》。在使用敦煌文献方面,钟敬文与日本同行是同道。

  (一)利用敦煌文献建立中日故事文献系统

  钟敬文在20世纪初敦煌文献大发现之际,在法国汉学、英国汉学和日本汉学利用敦煌文献发动学术转型之初,使用由罗振玉辑印《敦煌零拾》中的敦煌本的《搜神记》,又参考了刘复编辑的《敦煌掇琐》,及时地对这种珍贵史料展开研究。而罗振玉对敦煌文献的搜集正是从伯希和的北京住处开始的,后来又得到巴黎和伦敦的敦煌抄本。日本学者狩野直喜也在第一时间注意到这批敦煌残卷,并开始了赴法、英、俄的搜集之旅。虽然中日学者和西方学者在敦煌学的研究上创造了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当时首批使用敦煌文献的人后来也大都成为各自领域的拓荒者,但钟敬文是第一个将敦煌文献用于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研究的中国民俗学者,这也标志着他与当时的前沿国际学者站在相同的历史高度上。

  今天的学者大都对钟敬文研究天鹅处女型故事的价值和故事内容比较熟悉,而对他使用敦煌文献的过往已经陌生,其实这是很可惜的。现在我把他有关这一段工作的文字要点抄录于下,以重述这件事的重要性。

  这故事的古代记录中,特别使我们感到珍贵的材料,更没有比得上二十世纪初年在敦煌石室中新发见、题句道兴撰的《搜神记》里所载的田昆仑故事了。这记录长近两千字,叙述文辞,不但十分浅显,并且相当地采用了当日的口语。故事的内容,也拙朴少装点。它在学术上应当占有的价值是很高的。微可惋惜的,是词语之间略有脱落讹夺的地方。但这些是不足抹煞它的好处的。

  这是故事,和干氏的及郭氏的记录比较起来,不仅是描写上繁简的不同而已,内容的演变,情节的增益,处处表现着这故事在当时民间传播上形态的进展。我国古代小说,到了唐朝,有着蓬勃生长的气势。我们现在读《霍小玉传》、《南柯太守记》、《柳毅传》、《虬髯客传》等传奇的作品,颇欣赏那时散文文学艺术手腕的进步。这篇天鹅处女型故事的记录,在一些守旧的文学评论家看来,语词上殊欠所谓“雅驯”也未可知。其实,依我们的眼光评量,这一篇最早期的现代语化的散文文学的作品,至少它的价值———文艺之历史的价值,不应远在前文所提及的《霍小玉传》等之下。它实在和同被发现于石室中的《季步歌》、《昭君出塞》等通俗文学,有着一样被重视的意义。这虽然是就文学方面来看的,但是,同时它的做为民俗学资料的价值,不也因此更加唤起我们的注意么?

  钟敬文在描述了他最初从罗振玉书中接触到敦煌写本《搜神记》时的心情,毫不掩饰内心的狂喜。他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将汉魏笔记杂纂、现代口传故事与敦煌石窟的新发现综合起来使用,弥补以往唐代文献的空缺,全方位研究天鹅处女型故事,同时与日本学者西村真次、高木敏雄和松村武雄对话,得出了新结论。

  小岛璎礼谈到,在使用敦煌文献研究中日印故事类型的过程中,能发现钟敬文研究的学术价值。他以“画中人”故事为例说:

  这个故事的舞台在天竺,但是因为《簠簋钞》是日本的,所以这个例子不能作为在外国也有这个故事的根据。正如桂又三郎君也在同一篇文章中引用了《搜神记》卷十一有关鸳鸯的故事,……首先必须能确认在中国也有这个类型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钟先生的《中国民谭型式》起到了把亚洲大陆和日本列岛连接起来的大桥基石的作用。

  研究钟敬文的日本学者不少,小岛璎礼是其中比较能够理解钟敬文的一位,他认为钟敬文“起到了把亚洲大陆和日本列岛连接起来的大桥基石的作用”,是从扎实的资料中得来的评价。

  (二)钟敬文的中日印相似故事研究与日本和西方同行研究方法的关系

  前面提到,钟敬文的天鹅处女型研究最初是向老师西村真次学习的结果,前面没有提到的是,他在对中国故事类型的研究中首次使用了竖式法,包括天鹅处女型故事,正是这个方法对东亚国家的民间文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受到西方学者的重视,兹以“天鹅处女”为例说明。

  1.钟敬文最初的竖式(中文版1928年、日文版1933年)

  钟敬文,17.牛郎型:

  1)两兄弟分家,弟得一头牛。

  2)弟以牛的告诉,得一在河中洗澡的仙女为妻。

  3)数年后,仙女得前被匿衣,逃去(或云往王母处拜寿被斥)。

  4)牛郎追之,被王母用天河阻绝。

  在这个竖式中,包含了“两兄弟”、“星女儿”、“洗澡型”和“仙女留居人间”4个类型。

  2.钟敬文与日本西村真次等对话的《中国的天鹅处女型故事》类型(中文版1933年)

  1)海生式、2)平阳侯式、3)海豹女儿式、4)星女儿式、5)梅露西式、6)梦魇式、7)自动变形型、8)脱衣沐浴型、9)仙境淹留型、10)洗澡型、11)天机不可泄漏型、12)术士泄漏天机型、13)答奇问型、14)两兄弟型、15)仙女留居人间型、16)虫类蜕化型、17)名人传说型、18)神仙助手型、19)难题型、20)动物助手型、21)解除禁忌型、22)两星运行型、23)星光型、24)潮汐型、25)缘分结合型。

  钟敬文在与日本学者对话后,对同型故事的研究有了重要发展。在对各类型的理论分析上,他引用了日本学者西村真次、松村武雄和高木敏雄学者的著作;在使用资料上,他使用了大量的中国历史文献,包括敦煌石窟本《搜神记》、赵景深编《中国童话集》、钟敬文编《新民半月刊》和《妇女杂志》第七卷等;在故事类型上,他提取了25个。将他的这个成果与他最初的竖式相比较,已不可同日耳语。

  3.西方AT类型的横式法(英文版1978年、中文版1986年)

  丁乃通(Nai-tungTing),313A【女孩助英雄脱险】

  (a)男孩许给了术士,有时因为他想学法术。(a1)术士是个吃人的妖魔,用他的女儿在蜜月期间引起青年的欲望,而又使他们不能如愿因而致死。(a2)男孩要跟他的女儿结婚。(b1)天鹅(神仙)少女和英雄结了婚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父亲反对这头婚事,就把她带回仙境。英雄常常要找许久才找到她(参见400A)

  这只是横式的一个例子,原文很长,我们截取其中比较关键的一段。横式中的“女孩”、“女儿”或“少女”在英文原著中指明是“天鹅”,她变成少女下凡,入湖洗澡,得与男主人公相遇,这个男主人公就是中国故事中的“牛郎”。丁乃通虽然用中国资料对英文原著加以替换,但丁著与英文原著的横式理论框架是一样的。在这个横式的母题编制中,包含了“天机不可泄漏”、“仙女留居人间”和“仙境淹留”3个类型。在这个横式所建立的关于同一母题的不同异文来源中,涉及印欧文化圈内的许多国家,如芬兰,所有异式都归于一个母题,这个母题的中心指向欧洲,这是问题的聚焦点。

  4.德国学者艾伯华(Wolfram Eberhard)改造钟敬文的竖式形成横竖式(1937年)

  艾伯华,34.天鹅处女

  (1)一个穷青年在河边见到几个仙女。

  (2)他把其中一个仙女的衣服拿走,她就成了他的妻子。

  (3)若干年后,她找到了她的衣服,逃回天界。

  (4)丈夫去追她。

  (5)天神下令将他俩永远分开,每年只能会一次面。

  在这个竖式中,仍然是钟敬文的“两兄弟”、“星女儿”、“洗澡型”和“仙女留居人间”4个类型。艾伯华没有新发明新类型。

  下面是艾伯华改造的部分,首先是他的资料框架,我们来对照钟敬文在《中国的天鹅处女型故事》中使用的文献:

  敦煌石窟本《搜神记》

  赵景深编《中国童话集》

  钟敬文编《新民半月刊》和《妇女杂志》第七卷。

  下面是艾伯华改造的竖排横式:

  出处:

  a.敦煌搜神记,参见敦煌零拾第15页(甘肃,敦煌)。

  b.中国童话集,第册;天鹅,第3—14页(四川)。

  c.新民半月刊,第5期;天鹅,第1,5—16页(浙江,永嘉)。

  d.妇女杂志;天问,第14—15页(满洲,奉天)。

  ……

  我们能看到,艾伯华把钟敬文已指出的中国天鹅处女故事的地方文化来源部分加强了,如在流传地方面,对敦煌石窟搜神记的流传地,直接写为“甘肃、敦煌”,对这部历史文献的现代口传故事,直接写明其流传地为“四川”,“浙江,永嘉”,“满洲,奉天”。

  仙女:

  对应母题(1):

  兄弟俩分家,弟弟只分到一头牛:四川b;浙江c;满洲d;河北v;山东w。

  牛告知仙女洗澡的地方:四川b;浙江c;满洲d;江苏g山东q,r,w;河北v;

  扩展:

  让燕子传递消息,燕子把信息传错了,因此夫妇两人一年只能会面一次:四川b。

  喜鹊传错了信息:满洲c。

  历史渊源:

  通过出处a,b,n,p,s可以证实,此类型流传在5世纪以后的时代。然而这个故事要比神仙故事出现得更早些。公元前2世纪在《淮南子》里已有记载(迈尔:《日记》第311页)。——在《荆楚岁时记》(湖北)中纯粹是仙女故事。——《江宁府志》(参见天鹅,第33页)间接地提到宋代。

  艾伯华的竖式部分是与钟敬文相同的。艾伯华竖式以下的竖排横式,是他自己的改造部分,仍有钟敬文原文的基础,但被钟敬文评价为“完成得那么漂亮”。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沈达人]戏曲史家民俗学家张次溪
下一条: ·[李向振]顾颉刚与早期中国民俗学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
·[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
·[林诗瑶]空间与地方·[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