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林继富]饮食民俗谫论
  作者:林继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17 | 点击数:11182
 

  二、饮食结构的民俗表演

  饮食民俗的形成、发展和传承是与民众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理需求密切相关的。合理的饮食结构,较高的营养价值,赏心悦目的饮食外观是我们民族饮食文化的追求。这其中饮食结构是最基础、最关键的饮食习俗。

  饮食结构主要指每天的饮食习俗惯制,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们每天吃饭的时间和次数;二是我们的主食与副食的搭配。但是由于时代、民族和地区的差异,饮食结构会有一些变化,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一般通行日食两餐,以适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作,也就是甲骨文中记录的“大食”与“小食”。而我们今天遵循着每天三餐制的饮食习俗,是在汉唐时代才被确立的,也即是餐、中餐和晚餐。当然今天三餐制的习俗并非一成不变,有时根据季节、劳作的变化也出现两餐制或多餐制。

  在我国的饮食结构,主食主要有两大类,即米饭和面食。这种饮食习俗的形成主要由地域和气候环境决定的。我国南方民族以米饭为主食,米饭的原料有大米和糯米,其做法有多种,并且还有将大米和糯米做成糕饼、汤圆、米粉、糍粑等种类的。在食用大米的地区,有许多与米有关的习俗,在南方汉民族地区,节庆时日的敬谷神、孩子出生时的“送米礼”或“送祝米”、婚礼中的“坐轿米”、人去世时的“含饭”等均是大米民俗情结的表现。

  种植麦黍地区的人们则以面食为主食。我国面食的大量出现和推广在唐代。宋代,各种面条问世。今天在我国北方民族,喜欢将麦子磨成的面粉做成馒头、面条、烙饼等品种。我国面条的做法多种多样,比如挂面、切面、牛肉面、杂酱面、鸡丝面、三鲜面、鳝鱼面以及山西的刀削面、扬州的跳面等;另外,在我国少部分地区,以种植玉米、青棵、高粱、土豆、红薯等杂粮,自然他们的主食以这些杂粮为主。像藏族的糌粑、维吾尔族的馕等。

  在我国的饮食结构中,副食主要指蔬菜、肉类、奶类和饮料等。这些在饮食中的素菜和荤菜,由于各种配料的组合,产生了我国丰富多彩的烹饪艺术,构成了诸如川菜、粤莱、闽菜、鲁菜、苏菜、湘菜、京菜等菜系。这些菜系中菜的制作不仅讲究配料,而且刀法、火色、造型等独具匠心,构成色、香味俱全。

  饮料常作为饮食结构的补充。如瓜果既可以作为饮料的原料,本身也可以作为饮食中的食品,像香蕉、西瓜、菠萝、荔枝、批把、槟榔、椰子等适合在我国南方生长,因此它构成了我国南方饮料的主要成分;葡萄、石榴、柿子、李子、杏子等在我国北方颇为盛行,毫无疑问也就成了我国北方人们喜爱的饮料和主食后的补充。

  茶酒在我国饮料结构中占主要的成分,其流行的普遍性和传承的久远性是其它饮料无法媲美的。《中国风俗史》云“周初至周之中叶,……有种种饮料,而茶其最著者”。我国茶的种类很多,有花茶、绿茶、酥油茶、马奶茶等。在我国一些地区,喝茶要讲究茶道,如白族的“三道茶”、侗族的“油茶”、藏族的酥油茶等都有一些基本的礼俗。以茶做婚姻中彩礼以及其它的茶礼习俗源脉十分古老,汉族将婚姻礼仪称为“三茶六礼”。“三茶”指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同房时“合茶”等。我国少数民族的婚姻生活中更是少不了茶。我国的酒可以分为果酒和粮食酒。由于酿酒的方法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差别较大,因此各地人们的饮酒习惯也就各异。总体来说,北方人喜欢喝烈性酒,南方地区喜欢喝低度米酒和果子酒。我国民族地区的青棵酒、马奶酒、水酒等都十分有名。喝酒的礼节也是千奇百怪,敬酒歌谣琳琅满目。

  除了饮食的次数、主食与副食的搭配以外,中国饮食习俗结构中的饮食过程、饮食俗信和禁忌也相当明显,比如节日饮食中的饺子,其制作特别讲究集体参与。每当除夕之夜,一家人一起动手包饺子,其饺子的制作过程,显示出一种团圆和亲情。在这里人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家庭的和谐美满。因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吃饺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饺子的制作将大家联系在一起。

  中国人饮食结构中的俗信观念非常浓厚,早在《孔子家语·执辔》中记载“食水中善游而耐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食木者多力而不治,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绪而蛾,食肉者勇毅而悍,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智慧而巧,不食者不死而神。”这种俗信源自人们古老的相似与接触巫术观念,人们认为自然的生命是可以通过一些巫术行为来完成的。像这种饮食习俗在平时十分常见,诸如在一些特殊的时日,妇女吃瓜、鸡蛋、枣子、栗子、花生、石榴等食物,则具有强烈的生育象征意味。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2018-03-16
【本文责编:姜舒忆】

上一条: ·狗年说狗:生肖狗的二三事
下一条: ·[张洪彬]巫术、宗教与科学:重思晚清的风水批判
   相关链接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夏循礼]地方菜系的本草基因及其食养文化
·[夏循礼]节气本草饮食民俗文化及其时代价值·[夏循礼]民俗饮食的营养功能内涵与文化功能外延
·[姜国洪]论黑龙江当代民间文学的饮食民俗·[张茜]四川饮食民俗与餐饮业的转型发展
·[马盛芸]基于地方文化认同的饮食民俗资源开发·[夏循礼]时令节庆与本草饮食民俗
·[夏循礼]城镇化和市民化态势下本草食俗的传承与发展创新·[董小酷]腊八粥与八宝茶,腊月里回顾一些饮食的踪影
·日本新年的“御节料理”·评论:筷子消失是中国文化之耻
·让世界感知中国味道·[张铁强]枣的文化:从灾年救命粮到婚庆吉祥物
·“酒水”纵横 “迷信”遭忌·[讲座预告]迪姆·罗仪德:Thinking Big in Folklore (北京大学10月13日下午)
·[讲座预告]迪姆·罗仪德:民俗、饮食方式与超自然力(中央民大10月14日下午)·[董晓萍]中餐民俗与现代厨房
·饮食民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