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在于它的多元同根和千面一本。在民间,在世俗的印象里,它是一卷长长的、鲜活可感的风俗画、又是一幅幅让人倍感亲切的生命表情。纸扎,正是这其中传递世俗理念、呈现民间表情的载体之一。正月春会,清明上坟,昼耍狮子、夜放河灯,年复年年,纸扎精灵相伴黎民百姓化悲为喜,喜极而泣,成为一道独异的民间风景。或许,这正是纸扎技艺千年传承至今的内在动因。
而湘西纸扎以其生动的造型、鲜明的色彩、独特的形式再现湘西古老文明的发展进程,是造型艺术与传统民间民俗文化的有机结合,集中体现了湘西人弘扬真善美的文化传统,反映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民族情操,成为世人认识湘西、了解湘西的综合性艺术。
聂方俊在为狮头添色
作为湘西纸扎硕果仅存的传承人,聂方俊当然明白传承对于纸扎艺术延续发展的重要性。为了这门古老技艺的传承,步入老年的他笔耕不辍,陆续写成了10多万字的《凤凰彩扎技艺》初稿。尤为可贵的是,老人打破了不外传的祖训,将纸扎绝活传给外人,力求将这门绝技发扬光大。他说纸扎工艺最讲究执着的精神,对于慕名前来学艺的人,他不仅要考察其文化、绘画、工艺等功底,还要考察其有没有耐心、恒心。如今,跟随聂老学艺的有弟弟聂援朝、儿子聂大勇,还有颜春花、傅刚、田芬等徒弟。安徽、湖南、云南等地大专院校的学生,宝鸡美院的硕士研究生也来拜师学艺。“我的纸扎艺术不会失传了,有几个徒弟学得很精!”聂方俊对此十分欣慰。
60多年来,老人记不清亲手做了多少纸扎,他翘起两个非常粗大的大拇指给我们看,那上面覆盖着厚厚的老茧,指甲几乎磨光了一半,这是常年揉竹篾、烤竹篾留下的痕迹,他的一辈子,都在玩着那些竹篾,那些纸,那些颜料。黄永玉曾给聂方俊画了一幅画像,脸变形成钟馗模样,天庭饱满,下巴浑圆,还配上一副对联:“光长胡子难吃饭,全凭手艺耍大王”,横批是“胆小艺高”。中央美院的老师邬炳安说他的纸扎狮子“勾人魂魄”。这些年来,聂老及其纸扎作品常上中央电视台,2009年他还上了崔永元的实话实说栏目,宣传了凤凰纸扎。在北京,湖南省副省长甘霖要求聂老和她在同一头狮子上各点一只的眼睛,在那一瞬间决定了那头中华狮的精气神!
实话实说栏目
告别之时已是夕阳西下,斜斜的树影斑驳地落在小小的院子里,眼前的聂方俊坐在草坪中的一张木靠椅上,正为一头狮子点睛,只见他神情凝重,举手谨慎,此时此刻,谁能说,他点下的不是中华文明之精神?!
聂方俊在点睛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非遗中华” 2018-03-09 【本文责编:姜舒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