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董晓萍]女性的社会发展及其文化多样性
  作者:董晓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10 | 点击数:11973
 

  第二,建立性别她者与性别他者的双焦点。人类从具有生物差异的婴儿开始,就已经是承担社会认可的生命载体。在今天,女性研究再次被特别提出,是因为在全球化下,女性、移民、民族和宗教再次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他者”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女性的社会发展与尊重文化多样性,受到同等的重视。有的学者将之称为两种趋势。一是新社会化趋势,认为女性在高科技和地球资源的高端竞争面前,失去了权力、政治、政策和制度的眷顾,男性再次成为主宰者,女性被再现为“性别他者”,这一派的学者呼吁重新构建女性主体地位。二是多元文化建构趋势,这一派学者认为,全球化下的“他者”再现,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传统中,也正在呈现为多种本土神话观念或本土概念的体系,它们拥有独特的思维逻辑,也正在成为培养女性人才的动力。

  当代女性要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中获得机会,要能自觉地赢得双发展,女性的这种发展,因能合理地“性化”而提升精神质量,因能不掠夺他者而具有和谐的人格特质,因拥有文化修养而获得崇高的气质评价,因能合作而激励愉快的社会运行。这种发展模式,要将性别差异、社会条件和文化传统等要素整合起来,促进其共同发挥作用,使女性能获得具有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双重合理身份。这种女性才是真正的现代女性,才能懂得优秀,才能将个人、事业和生活都建设得更美好。

(本文原载于《民俗研究》2014年第2期。注释从略,详情参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户晓辉]什么是民间江湖的爱与自由
下一条: ·[隋丽]试论现代传媒空间中民间故事心理补偿功能的弱化
   相关链接
·[王尧]“女性调查者”:学术共同体中的性别他者?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