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门源村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三门源村是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石佛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衢州市东部龙游县西北部,距离县城28公里。村落的东、西、北三面群山环绕,源自北部高山的一条大溪向南贯穿于村中心(图1),沿溪两边是村民的居住区,明、清、民国不同时期的古民居错落有致。大溪将村落分成东西两侧,世代居住着翁氏和叶氏两大宗族并和睦相处至今,历史上,在灌溉用水以及生活用水的共同利用上具有严格的管理体系,伴随着社会的变化以及生活的改善,这些传统已经被人们淡忘(图2)。
图1:三门源村的大溪,陈志勤2008年8月31日摄于三门源村
图2:水资源分布(《叶氏宗谱》),陈志勤2009年12月30日摄于三门源村
三门源村的灌溉用水来源主要是两个:一是在水田的间隙开挖的水塘,二是在村落中心由山泉水形成的大溪。在过去,曾经有一些灌溉用水的管理规则:大溪的水是公用的,水塘的水是私用的;可以利用水塘灌溉的水田,禁止使用大溪的水灌溉;村边公用塘只准洗涤不许引灌,以备消防;还有“卖田卖水不卖塘“、“卖田不卖木”、“卖屋不卖基”等说法,以保护资源根基及其相应的管理机制不因为买卖而消亡。在大溪中还有四处筑坝拦水,主要目的是提高水位蓄存水量,一种是用来引水至农田进行灌溉,称为“青苗碓”,有一个下龙堰至今还在使用(图3);一种用来引水至水碓,利用水力进行舂米、磨粉、榨油,曾经有上中下三个水碓。并设有“碓坝会”定期加高碓坝、蓄水抗旱,规定各户都要参加否则要受罚,但备有面条和酒招待筑坝人员。
图3:下龙堰,陈志勤2010年8月27日摄于三门源村
大溪不仅用来农业灌溉,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还是村民们的生活用水,生活用水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作为饮用水;二是作为洗涤用水;三是作为水碓用水。虽然大溪的水是公用的,但为了大家的利益,也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世代相传,如挑水、洗衣、淘米、洗菜的时间规则等。三门源村的这些水资源管理体系,不但体现了在保障个人使用水塘权益的同时,又严格规定了公共水域的不可侵犯,形成了在私人权益基础上的对保障村落整体利益的意义。因为,在传统社区,有时候“通过保护私益而保护了公益”。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水污染不断加剧,三门源村经历了生活用水状态的变迁,从饮用溪水到饮用泉水再到饮用山水,从为了抗旱而挖井到因为污染而挖井,不断地探求清洁的饮用水。直到2010年历时4年的调查结束,村民的饮用水还是利用长长的塑料管自行导引山水。借助于古村落保护态势,三门源村开始走向村落旅游开发之路。当2007年为了五一节、十一节开门迎客的时候,才意识到水资源枯竭、污染以及垃圾问题、厕所问题的严重性。村委会痛感在旅游开发中良好的环境卫生状态的重要性,经历了几年的徘徊,2009年开始终于行动起来,如张挂宣传标语牌等,并利用传统的权威性发挥村里老人的作用,如碰到不雅行为,标语牌可以让老人们在规劝时有据可依。在传统用水管理上村里老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现在在古村落旅游开发中老人们的作用也再次得到发挥。
因为三门源村的古建筑群被“发现”和修缮,又进一步地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机缘下,最近,三门源村不但获得了“中国传统村落”荣誉,还成为浙江省衢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村中塔石溪两侧将恢复青石板路面,主村范围内也将看不到电线杆,村民们可以喝上直供的自来水”。但是,就像以上提到过的那样,基本上处于建设的初期阶段,以试图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如何从三门源村那样的传统水资源管理上发挥有效性的机制中得到启发,进而重建新的秩序,还需要深入地探讨。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