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

[萨波瓦]文化:和平的基石
  作者:雅思米娜·萨波瓦(Jasmina Šopova)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2-16 | 点击数:2548
 

 

 贝尔神庙(Temple of Bel)的前后对比 照片,该神庙是叙利亚巴尔米拉最具 标志性的遗址之一,201 5 年8 月被“伊斯兰国”摧毁。

© UNESCO

近年来,人们对于文化在安全与和平问题上所起的作用逐渐有了新的认识,并由此促成了一系列前所未有、勇敢无畏的国际行动。2017年3月24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2347号决议获得一致通过,这是各国有史以来首次在安理会的决议里,细数文化遗产遭受的种种威胁。2016年9月27日,国际刑事法院对涉嫌蓄意破坏文化遗产的战争罪行做出定罪判决,这也是前所未有的。犯罪人艾哈迈德·迈赫迪(Ahmad al-Mahdi),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伊斯兰卫士”成员,被判处九年监禁。在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的独家采访时,艾哈迈德·迈赫迪讲述了他从童年开始,如何一步步陷入恶性循环,最终投向暴力极端主义,以及他的行为给人类的文化事业和他本人的前途造成了怎样的破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艺术自由和创意亲善大使迪亚·汗(Deeyah Khan)拍摄的纪录片《圣战:他人的历史》,同样关注着这种恶性循环。迪亚·汗出生在挪威的一个穆斯林家庭,她亲身经历过宗教原教旨主义兴起带来的恶果,继而在自己的镜头下审视这个问题。她选择艺术作为武器,因为“艺术可以消除差异,打破人们之间的隔阂与不平等”。这也正是环球艺术剧团(GAC)所信奉的理念。这个国际职业艺术家团体鼓励那些在种族屠杀中幸存下来的青年利用戏剧这种形式,实现与自己、过往以及他人的和解。

本期《信使》的广角栏目刊载了多篇文章,其中不乏引人入胜的新闻报道。

延伸阅读

“移民危机”是当代最惨痛的悲剧,其中揭示的部落主义,构成了哲学家苏莱曼·贝希尔·迪亚涅(Souleymane Bachir Diagne)笔下“人性危机”的基础。这是本期观点栏目的主题,萨拉·威尔考克(Sarah Willcox)则通过将焦点集中于移民和难民中的科学家来反映这一主题。

难民大多为逃离战火而背井离乡,他们的子女因此失去了受教育权,那些孩子的境况如何呢?本期影像栏目让我们看到了被查封的学校、废弃的教室和焚毁的书本,与种种惨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童年天真烂漫的笑容在充盈着幸福的气泡中闪烁。

本期嘉宾是“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成员之一的乌迪德·布舍迈乌(Ouided Bouchamaoui)。2013年,正当突尼斯内战一触即发之际,这个民间组织团体发起了一场全国对话运动,为协助突尼斯和平推进政治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和平奖。

本期《信使》的时事栏目从多个不同方面探索了我们的海洋。“南海一号”的故事精彩纷呈,这艘13世纪沉没的中国商船如今被保存在“水晶宫”里。我们登上全球第一艘采用氢气和可再生能源作为动力的船只——“能源观察者”号,参与它在2017年6月开始的环球航行。我们还了解了“智能电缆”项目,在绵延数千千米的海底电缆上安装环境传感器,形成网络,为减轻海啸冲击提供实时数据。

《信使》编辑部主任 雅思米娜·萨波瓦(Jasmina Šopova)

(来源:教科文组织《信使》2017年第3期

 

 

  文章来源:UNESCO Courier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旅游组织签署《旅游与文化马斯喀特宣言:促进可持续发展》
下一条: ·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
·[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
·[邹东子]在“人类世”中寻找菌子的智慧:云南菌子文化的三重隐喻·[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朱婉尚婕 胡燕]吉祥文化视域下男欢女喜的变迁与重构·[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郑天琦]“屯留大叶茶道”习俗及其价值初探·[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张雨]明代小说中的猿猴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张梦雅]“绣”的能动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