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施爱东]“神话主义”的应用与“中国民俗学派”的建设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2-03 | 点击数:6053
 
  杨利慧教授关于“神话主义”的建构多历年所,日臻成熟。几年前大概是在刘魁立老师召开的“亚细亚民间叙事文学学会”年会上,第一次听到杨利慧关于“神话主义”的理论构想,我当时就表示了非常喜欢的意思,并且建议说,论文应该尽快正式发表,方便同行引证。今天看到这本《当代中国的神话主义——以遗产旅游和电子媒介的考察为中心》,借此机会,我想再展开谈谈自己对于神话主义,以及对于实践钟敬文先生“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的一些想法。
 
  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吕微说我是科学主义,我也欣然接受,还有人给我贴上别的一些标签,比如实用主义、技术主义、操作主义,我都不反对。每次面对新概念、新计划,或者新理论,我的第一反应永远是“有用吗?”“可行吗?”“谁来执行?”“会产生什么效果?”
 
  神话主义有用吗?
 
  神话研究,或者说我们的民间文学研究,都是人文科学的一部分。人文科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不断完善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方式,以此解决困扰人类的种种问题。那么,神话主义是否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活动规律呢?我倾向于认为是。
 
  传统的神话研究或者执着于源流考镜,或者执着于土著语境,对于神话在当代社会中,尤其是在文化商品化、民俗旅游化、传播数字化进程中的传承、变异及其意义,鲜有充分的关注和细致的研究。而神话主义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应运而生的。
 
  杨利慧所定义的新“神话主义”,是指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由于现代文化产业和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广泛影响而产生的,对传统神话的挪用和重新建构,神话被从其原本生存的社区日常生活的传统语境移入新的开放性语境中,为不同的受众而展示,并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和意义。
 
  吕微和王娟均认同马林诺夫斯基功能主义神话学的观点,认为“神话是神圣性的信仰叙事”,神话与传统仪式、神圣性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悬置了神圣性的神话主义只能是一种外在于“神话”的文化现象。但是,电子技术、数字传播、全球经济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知识渠道和生活方式,如果继续执着于这样一种传统神话观的理解模式,当代文化生活中的神话传承和发展变化就被“神圣性”的大墙挡在了既有的神话学学术框架之外,神话研究与当代文化生活的距离也将越拉越远。
 
  而杨利慧的神话主义恰恰是为了“探究神话传统在当代社会中,特别是由于文化产业和电子媒介技术的广泛影响而产生的对神话的挪用和重新建构,使学者的目光从以往的社区日常生活的语境扩展到在各种公共社会文化空间中被展示和重述的神话,并把该现象自觉地纳入学术研究的范畴之中,从理论上加以具体、深入的研究,从而使神话学这门一直擅长于‘向后看’的学问也能直面身边生动鲜活的社会事实,在‘向后看’的同时也能‘朝当下看’,进而在完整的历史脉络中把握神话的生活力”。
 
  杨利慧在对神话主义理论资源的追溯中说到,神话主义是对民俗主义的借鉴和发展,是国际学术对话的深化。神话主义既指涉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价值视角,它有利于拓宽神话研究的学术视野,将神话研究从原始思维、溯源研究中解放出来,直面当下文化现实,从而打通神话研究的古今隔阂。
 
  从语境与功能的角度来看,神话主义虽然摆脱了旧社区的生活语境,但是,它有助于将我们的研究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现代神话传承语境,如网络社交平台、虚拟社区、电影电视、网络游戏、旅游服务、市场开发、民族政治等领域。当我们把视角转向这些新的神话语境,神话的意义和功能也会呈现出新的面貌,这有助于加强神话学与大众文化、数字传播、文化产业等学科领域的对话。
 
  从学术政治的角度看,神话主义恰恰是对于习近平倡导的“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具体响应。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万建中]体系的建构与理念的践行
下一条: ·[王杰文]“朝向当下”意味着什么?
   相关链接
·[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
·[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卢秋彤]当代神话与“神圣性”研究该走向何方
·[刘蓓]精神人文主义视野下旅游景区中的神话主义·[李楠 郭鹏宇 赵颖航]文化遗产聚落概念的提出及建设理念
·[高健]神话主义何以神圣·[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
·[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游红霞]妈祖文化与郑成功文化的谱系交融及其对两岸民众认同的影响
·[徐国洪]“书写影响论”与“交流方式说”:杰克·古迪的书写研究·[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
·[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才晶]丧葬仪式中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祝鹏程]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吴新锋 胡港]甘肃泾川文旅景区中的西王母神话主义
·[罗瑛]汉文化影响下景颇族史诗中的观念与母题分析·[哈合列孜·赛勒克]东方文学对中国哈萨克文学的影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