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遗产》2017 年第6期
总第50期 出版日期:11月20日
目 录
不离本土的自我传习与跨界传播
——摩梭民族服饰工艺传承“妇女合作社”考察 |
邓启耀 |
1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内涵意蕴、问题呈现与学理反思
——以宣纸为例的探讨 |
汤夺先 伍梦尧 |
9 |
论以落选世界遗产名录为契机而产生的新名录制度
——以日本遗产名录制度的创设为例 |
白松强 |
16 |
代表性、政治化与商业开发导向:关于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机制的若干思考 |
马千里 |
24 |
|
|
|
以“乡土”为方法
——“幸福 ”的科学•民俗学 |
[日]佐野贤治著
张昌昌 程亮译 |
31 |
民间生活与历史建筑保护:传统文化场所和克里奥罗人的林孔小屋 |
[美]Michael Ann Williams,
Virginia Siegel 著
陈熙译 |
40 |
|
|
|
对传统戏剧传承保护若干问题的思考 |
刘文峰 |
51 |
“京昆”与京剧中的昆曲遗留 |
孙红侠 |
60 |
|
|
|
妙峰山庙会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表征 |
高丙中 |
72 |
宗族传承与村落认同
——以广东潮州凤凰村为中心的研究 |
周大鸣 黄 锋 |
80 |
汉藏走廊西缘丧俗信仰与儒、苯、佛关系探析
——以川滇藏交界区水葬个案为中心 |
叶远飘 |
87 |
民间立场与人性救赎
——莫言小说《蛙》的民俗意蕴 |
蒋明智 黄震宇 |
95 |
名字的隐语
——对早期文献所载人名中钟馗观念的初探 |
董永俊 |
104 |
|
|
|
妙善传说新探 |
汪保忠 |
115 |
说唱文学的活态文本及其传承机制
——以说书为中心 |
杨旭东 |
124 |
|
|
|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访谈录· |
|
|
“旧”传统的守护者
——广西“南派”粤剧代表性传承人张福伟访谈录 |
李慧 采访整理 |
131 |
|
|
|
·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战略· |
|
|
“狂”在唐代的审美转化及其文化意蕴 |
杨 华 |
140 |
粤西地区春分习俗蠡探 |
陈国威 赵李娜 |
148 |
|
|
|
《文化遗产》2017年总目 |
153 |
英文摘要 |
157 |
稿 约 |
封 三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
|